发布时间:2024-10-23 浏览量: 次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10月14日至17日,南京邮电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第十六党支部组织20余名老党员赴福建龙岩,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走进红色景区,步入红色场馆,在长征源头探初心,开展“瞻仰瑞金红都,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10月14日,老党员们顺利抵达福建龙岩,这里是我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之赞誉。来到白墙青瓦、庄重沧桑的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在参天古树掩映下熠熠生辉。大家睹物思昔,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场景雕塑、一件件珍藏文物,引人置身于人民军队历史上那个重要时刻,体会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同志1930年1月在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所写)的革命真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深情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10月15日,老党员们来到全面反映闽西革命史、重点凸显中央苏区(闽西)历史的综合性革命博物馆——龙岩市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通过7个展厅中陈列的200多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260余幅图片,大家更加翔实直观地了解了闽北人民经历的大革命浪潮、土地革命硝烟、抗日战争烽火和解放战争炮声的光辉革命历程。
10月16日上午,老党员们抵达红色故都瑞金的叶坪景区,瞻仰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广场、红军烈士纪念亭等处。这里既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又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毛主席”的称呼就是从这里喊响的。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瑞金叶坪搬迁到沙洲坝,成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的第二个驻地。大家走进“二苏大”会址,它被誉为人民大会堂的前身,整个礼堂,从空中俯瞰,就是红军八角帽的造型,气势恢宏。通过参观,大家深深感受到了伟大的苏区精神,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辛的奋斗历程。正是这些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造就了一个新中国,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小学课文,令沙洲坝的红井老少皆知。1933年9月,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为解决当地老百姓的饮水难题,打出了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井。小小一口井,贮满清泉,也贮满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深情厚谊。饮水思源,大家在红井旁,纷纷舀起井边木桶里的井水,感受一份艰辛,享受一份甘甜。
10月16日下午,老党员们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在这里,大家瞻仰了“于都长征第一渡”。于都河渡口有码头,浮桥,以及由杨成武将军题写的“长征渡口”石刻。河边矗立着一座纪念碑,高10.18米,寓意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接着,老党员们来到渡口东侧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主题性纪念馆。馆中陈现的长征出发的各种历史画面,陈列的老百姓捐献的门板,甚至寿材等架设浮桥的材料,还有苏区时期使用的打草鞋工具和用80双草鞋拼成的中国地图,不禁让大家想起了周恩来总理曾发出的感慨“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第十六党支部举行了简短的主题党日活动仪式,将印有“弘扬长征精神,坚守初心使命”的旗帜赠送给纪念馆。走出纪念馆,已是傍晚时分。长征出发纪念碑在夕阳霞光下格外庄严肃穆,它不仅铭记了那段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历史,还将烛照当代新长征的伟大历程。老党员作诗抒怀,“战鼓隆隆,红旗猎猎,两万五千里铁流。九十载,激励后辈,挥斥方遒。”
老党员姚玉萍特地为本次活动精心定制了印有“长征”二字的旅行帽,以及刻有活动主题“瞻仰瑞金红都,弘扬长征精神”的纪念章。
老党员们边参观,边畅谈;边瞻仰,边感悟。“奋斗一生,初心未泯;传承帮带,退而不休。”大家纷纷表示将长征精神及苏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党支部将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的收获,通过党团共建、红色课堂等形式,传递给大学生,用长征精神鼓舞青年一代攻坚克难,在砥砺奋斗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