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5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崇川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离退休干部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办《意见》和省市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研究探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由南通市委老干部局牵头,先后5轮摸排,截至目前,全区共摸排出来自北京、浙江、安徽、山西、盐城、南通县市区等地区的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106名,其中流入党员88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83%,流入原因以照顾家庭、投靠子女、返乡养老为主。
按照南通市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崇川流入党员为主体的实际,通过建组织、强阵地、抓管理等办法,积极探索“1234”“红枫红”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法,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一、构建一个体系,“组织引擎”领航到位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破解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问题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架构再完善。积极筹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红枫红”党组织,完善“区级党总支—街道党支部—网格(邻里)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有机嵌入社区“大党委”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支部班子再配强。聘请有党务工作经验的退休老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将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纳入全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培训计划范畴,强化书记工作室建设,全面提升班子凝聚力。责任链条再拧紧。建立“书记抓、抓书记”党建责任体系,明确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对流出党员做好信息登记,并根据变动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对流入党员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后及时编入党支部或党小组进行管理,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去向。
二、畅通二个渠道,“双向管理”沟通到位
持续畅通流动党员双向沟通联系的有效路径。建立“线上+线下”报到机制。线下,出台《致崇川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一封信》,依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点,引导流动党员在住地亮身份,实现“有家可归”;线上,依托“崇川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开设“红枫红”流动党员报到入口,后台及时将报到信息发给属地社区,让流动党员“归家容易”。建立“属地+延伸”共管机制。前期,在市委老干部局的牵头下,崇川区与各县市区建立了初步的沟通联系,精准掌握各区域内党员流入崇川的有效信息。后期,将以半年为单位,常态化与各流出地党组织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反馈流入党员的组织生活、党费收缴、身体状况等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三、强化三种举措,“党员教育”管理到位
坚持把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作为提升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抓手。创新教育载体。全区共建设张謇家风家教等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实境课堂”3个, 创设红色直播间、窑洞课堂、乐龄学堂等党员教育阵地20余个,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载体支撑。多元教育方式。实行“红枫亮绩、积分管理”离退休干部党员分类管理和积分管理制度,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开展“晒积分、亮实绩”活动,以学促干,提升教育质效。丰富教育内容。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今年以来,全区组织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开展“红枫领航强堡垒·银耀紫琅聚合力”等主题党日活动10余场。狼山镇街道流入党员孙福银创设“紫琅少儿艺术苑”、秦灶街道流入党员卢惠森挽救留守儿童等的事迹已成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鲜活案例。
四、完善四项机制,“银发先锋”示范到位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通知》,积极推进“红枫”家系列行动,引导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有方向。报到制度,让“红枫”归家。常态化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党员双找”活动,要求流动党员在外出地点、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及时向党组织报告。 服务制度,让“红枫”安家。持续打造“一站一室一团”载体平台,建成党建示范阵地8个。推行“养老顾问”“康健养生”“老年食堂”等个性化适老服务,提升流动党员生活品质。激励机制,让“红枫”爱家。开展“银发生辉·银龄行动”志愿服务,设立流动党员志愿服务点,组织开展紫琅银辉“最美”系列评先评优活动,唐闸镇街道钱钧等一批流入党员已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银发先锋”。关爱机制,让“红枫”暖家。在重大节日、“政治生日”等特殊时刻加强关心关爱,组织温馨问候。开展流动党员“集中服务月”“走访慰问月”活动。持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
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崇川区离退休干部工委将坚持久久为功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推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市区外的流动党员摸排工作,并建立跨地区协作关系,成立流动党员之家,让“红枫红”成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