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4 浏览量: 次 来源:
徐振理,1961年3月出生,1978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曾任盐城市滨海县天场镇人社中心原主任,现任滨海县离退休干部“银晖宣讲”志愿团队负责人、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他七上央视《等着我》为英烈寻亲,发掘河北省郝济民烈士、镇江市解舜臣烈士文物和宋公碑,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收藏展览。他开办新四军3师8旅纪念馆等23处红色场馆园地,策划成立“盐城—常州红色文化传递驿站”,在常州、盐城、滨海等地策划命名18个英雄团队。先后为15位烈士补发证书,为207位烈士找到亲人,为236位烈士修墓立碑,为2位新四军老兵补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组建“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把红色课堂、党史课堂搬到革命遗址、宋公堤上。曾获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江苏省老干部最美志愿者”、被授予“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跋山涉水做英烈寻亲的圆梦者
1974年,还在上小学的徐振理来到阜宁县芦蒲烈士塔扫墓,带着爷爷的嘱托寻找洛涟烈士的名字未果,这件事成为徐振理心中的遗憾。38年后,他终于找到了洛涟四妹、今年104岁的新四军战士陈克秋,确认洛涟烈士的本名叫陈洛涟。在他的努力下,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双方从未谋面的亲人在赣榆县抗日山相聚,共同祭奠小沙东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这对英烈夫妇。
在首次全国革命烈士换证补证工作时,秦桥乡妇救会长卢岁平烈士战友后人,请求确认无儿无女的卢岁平烈士身份。徐振理多次调查,在媒体发文寻找。38年后,他在县档案馆找到卢岁平烈士抚恤粮发放存根,在县法院找到纵火烧死卢岁平的反革命杀人犯的审判卷宗。
辛立珍烈士参加新四军离家时,儿子才3岁,女儿未满月。徐振理怀揣6代人76年寻亲梦想,到北京飞广西,不辞行程万里之苦,找到烈士牺牲地和墓地。
缘于对家乡红色热土的热爱、淳朴慈善的家风传承、曾经军旅生涯的执念,强烈的使命感让他毅然扛起为烈士寻找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艰巨责任,一干就是几十年。为英烈寻亲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却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传承精神做红色历史的追寻者
滨海县是苏北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在党的领导下,阜宁县(今阜宁、滨海一带)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原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会计、修堤(宋公堤)委员会会计的管伯宁为徐振理讲述了宋乃德、宋公堤、宋公碑的历史。2010年徐振理参加革命遗址普查,他找到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之子宋齐生,从而掌握宋公堤丰富文献资料。2012年夏天,他在县水利局找到宋公碑。2014年经他牵线,宋公碑被新四军纪念馆收藏展览。在他的推介下,2019年《宋公堤》编入江苏省委党校主题课。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四军纪念馆宋公碑前仔细阅读碑文,而此时,徐振理正带着宋齐生等京沪新四军后人、“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近百人重走宋公堤。80年斗转星移,宋公堤巍然而立,护佑着万家灯火,宋公碑上刻着的不朽精神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曾在滨海抗战的新四军3师8旅敌工英雄解舜臣烈士,其妻子庄淑华到病故前也没有找到出卖丈夫的叛徒。38年后,徐振理在县法院找到杀人犯陈少山出卖解舜臣的证据。2021年6月,他建议在滨海中专建成雕塑公园“舜臣园”,并举办揭幕仪式、命名“舜臣班”。2023年策划纪念解舜臣烈士殉国80周年,邀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江苏省档案馆、新四军纪念馆到“舜臣园”迎请解舜臣烈士文物127件,并在北京、盐城举办捐赠仪式。参与策划拍摄纪念解舜臣烈士文献纪录片《追寻》,获得亚洲微电影节优秀奖。徐振理表示,摸清新四军在家乡的红色脉络,传承家乡滨海的红色历史,他会一直做下去。
锲而不舍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退休后,徐振理担任滨海县离退休干部“银晖宣讲”志愿者工作队队长、“滨海县烈士寻亲志愿队”队长、“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顾问、“重走宋公堤银晖志愿队”队长。
2023年,徐振理带领“滨海县红色亲子家庭”先后开展“六一”儿童节“少年新四军故事会”、“七一”建党节寻访天赐场红色遗址、“八一”建军节“纪念刘大庄战斗80周年”、“十一”国庆假期寻访“舜臣园”、十二月国家公祭日“纪念解舜臣烈士殉国80周年”等活动。2023年2月27日,徐振理策编的“滨海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事迹展”首展揭幕,中国新闻网当天浏览量逾百万。在盐城、射阳、滨海大中小学校、城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举办50多场展览,受众4万多人。该展览在新四军纪念馆展厅展览达半个月,并荣获“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奖”。
退休后的徐振理更忙了,不仅全身心投入红色事业,还组建红色志愿团队。他常说自己在小地方,是小人物,做小事情,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却成就家乡红色文化的大事业。为英烈寻亲,他的足迹踏遍京津鲁冀豫鄂苏皖大地。海内外新四军后人,因为前辈的革命情缘,因为红色滨海的凝聚力,因为徐振理事迹的感召力,他们慕名而至。花甲老兵徐振理,依然目中有光、胸中有火、脚下有力,家乡英烈的战斗足迹走到哪,他追寻的步履就走到哪,传播家乡红色文化的活动就开展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