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4 浏览量: 次 来源:南京市秦淮区委老干部局
南京市秦淮老年大学创建于1986年,经过37年的接续努力,现有扇骨营校区和12个街道分校,开设12个系,87个班。学校坚持抓党建促校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踔历奋发,推动各项建设再上新台阶,为3000多在校学员提供优质老年教育,让生活在秦淮的老年人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2018年以来,超过1.8万名老年人在校学习,学员满意率达97%以上。
聚焦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学校的阵地建设。把政治建校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强化组织建设。 2021年成立功能型党支部,2022年将功能型党支部升格为功能型党总支。每月组织全体老党员理论学习一次,定期组织党日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推动工作。按照讲政治、讲学习、讲创新、讲纪律、讲团结、讲奉献“六讲”要求,增强党总支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按照“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打造过硬党组织。二是规范决策机制。实行党总支领导下校长负责制,配齐配强校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班子政治觉悟高、党性原则强,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担当。重要事项会前酝酿,统一思想,高效决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人员、教师、班长三支队伍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高地”。选优配强、调整充实管理人员,校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系主任。建立教师人才库,组建“端木丽生”书法工作室、金陵学堂名师工作室,积极引进年经教师及名师任教,改善教师结构。定期开展班长培训,强化班级自我管理,提升班长及班委会管理班级的能力。
聚焦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遵循老年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教学改革促教学发展,为学校发展激活力、添动力、树品牌力。一是编制《发展纲要》。锚定“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区情定位,编制《秦淮老年大学“十四五”发展纲要》,计划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教学设施和手段现代化,办好办强区总校,建成办好12所街道分校,助力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达50%以上,在校舍面积、校园环境、办学规模、特色课程、教学水平等方面进入长三角中心城区先进行列,争创全国及省示范老年大学。二是秉持内涵发展。坚持以老年学员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以课堂面授为主要教学形式,从学员的需求出发,按需施教、以需定教,教其所需、授其所益。成立“银燕讲习所”,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开发精品课、特色课和公益讲堂,新设法律系、体育系、金融系等,引进剪纸、八卦掌等非遗项目进课堂。三是坚持开放办学。成立金陵老年大学秦淮分校,实现优质师资、优质课程、优质教材共享。与市律协秦淮分会合作,开设法律系,分会民事法律委员会律师讲授《民法典》,增强学员法律意识。与建行秦淮支行合作,开设金融系,讲授金融常识和防范金融诈骗。与南京秦淮老城南历史文化研究会合作,开展《秦淮文史》专题讲座,让学员更深入地了解秦淮文化。与江苏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院前急救》公开课,提升学员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
聚焦精准服务,不断提升学校的保障能力。把让老年人满意作为价值追求,把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融入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每个环节,让学员在学技增智、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切实提升幸福感。一是加大招生宣传。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该校会同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以多种形式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招生宣传推广工作。给全区退休老同志发放《学习卡》约2000张,欢迎老同志们在闲暇之余到学校喝茶、唱歌、跳舞、健身,让“活力老人”们退休生活更加精彩。二是打造街道分校。为了打造老年教育“十五分钟教学圈”,按照“一校多点”“特而精、小班化”思路,坚持共建互助,管理经验幅射,课程资源共建,优质师资流动,教学资源共享,将老年教育增量延伸至街道和社区,建成12个街道分校,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入学。三是开辟“第二课堂”。为了提供老年学员教学实践场所,充分利用全区文化旅游资源和非遗资源,打造中国科举博物馆、非遗馆、秦淮中医院等12个“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老年教育+文化旅游”沉浸式教学,把课堂开进教学实践基地,把全区独特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教学优势。四是建设“智慧校园”。为了让学校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有序推动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增设直播教室、实现校园5G网络全覆盖,建设校园管理平台、升级微信公众号,开通“秦淮老年大学”官网,实现手机线上报名、线上线下教学同步,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线下转线上”。
秦淮老年大学坚持政治建校,始终关心关注全区20万老年人教育事业,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追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