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浏览量: 次 来源:宜兴市委老干部局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在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笔下,宜兴阳羡自古便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好去处。因其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风气,更被誉为“教授之乡”“书画之乡”,文化养老传统由来已久。宜兴市老干部大学延续文化基因,紧贴养老需求,以“文化+”引领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潮流,成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老干部(老年)大学,绘就了一幅文养融合的幸福画卷。
文化+党建:文养融合之基
走进校园,一片“红”赫然映入眼帘。“永远跟党走”党建主题造型矗立“尚德”党建文化广场中央,两侧“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语金句、理论标语等交相辉映,户外课堂、艺术长廊、特色长廊及展览、读书、下棋等空间,集学习教育、文化传承、形象展示、休闲健身于一体,彰显党建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远处的“银潮政治生活馆”,8个支部1200多名党员在此开展理论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活动,生动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宜兴老同志的幸福生活。
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促进党建品质提升。学校还依托党员学员自主积分管理,培育“银耀陶都·银领枫范”党建品牌矩阵,通过开展“银发学者”学习风、“银发名嘴”理论说、“银发生辉”公益行、“银发雅趣”才艺秀、“银发酷飒”时尚潮5个方面的文化活动,引导老党员、老同志发挥表率、银领乐学。
文化+办学:文养融合之魂
校址近百年的历史,留下的是雨文楼、文物亭、19棵古树名木等珍贵文化资源,带来的是“弘文明德 康乐有为”的文化追求。如何挖掘并彰显文化底蕴、传承并弘扬文化传统,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学校明确了校训(弘文明德 康乐有为)、校风(尚德、尚雅、尚乐、尚美、尚远)及教风学风,谋划创作了校歌《红枫似火》和校园主题诗《美哉!霞光里的这片枫林》,办好1年2期的《红枫》校刊,并通过主题鲜明、覆盖广泛、彰显特色、全媒联动的推广活动,进一步明晰办学方向、凝聚精神力量、展现文化魅力。
同时,还原建造古门楼,命名并推广校园内聚贤风华、文善永居、沧浪古木等9处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编写并讲好反映校址发展变化的9大历史文化故事,设置“银发风采”文化墙面、书画文化长廊、各类文化标识,在潜移默化中体味以文化人的深刻内涵、寄托文以载道的白首之志,为文化养老铸魂。
文化+服务:文养融合之重
探索推动文化养老服务朝适老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是构建“文化+”养老体系的重中之重。
丰富文化学习资源,文史书画、声乐、器乐、舞蹈、健身、网络技术、生活艺术7大系、89门课程,对接学员需求、门类齐全、科学系统,283个班级的线上线下“红枫好课堂”惠及1.1万人次。
组建文化活动队伍,“银发智囊团”、“红枫”艺术团、“银发名嘴”宣讲队、市朗协银潮分会、“银潮反诈联盟”等16支文化团队,调动全校近80%学员参与各级各类文化活动。
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点亮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以春节、读书节、建党节、中秋节、重阳节、艺术节6大校内节庆活动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3大校外文化活动为主,以电视文艺晚会、文化展览展演、歌唱摄影评比比赛活动为辅,仅2023年就组织建党节集中宣讲、艺术节文化发布、重阳节经典诵读、“银潮讲坛”文化讲座、常态送文化下乡、反诈宣传、垃圾分类科普等活动20余场次,让广大老年人徜徉于书海、纵情于艺术,逐步形成“银乐陶都· 枫起银涌”文化品牌矩阵。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站在新起点,宜兴市老干部大学勇担为老使命、坚定文化强校,矢志不移走“文化+”文养融合之路,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文化养老的幸福成色更足、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