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7 浏览量: 次 来源:泰兴市委老干部局
连日来,泰兴市老年大学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节目准备、彩排等工作。参演学员中多了一些新面孔,她们来自老年大学分校和教学点。
这是泰兴市委老干部局向基层延伸老年大学教育资源的一个片段。近年来,泰兴市委老干部局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建设,推动阵地共用、课程多样、师资互通,努力打造城区“15分钟老年学习圈”,点亮银发一族幸福“夕阳红”。
学校办到“家门口”
“过去我到市老年大学上课,来去路上花费的时间不少,刮风下雨的也不方便。现在家附近有了分校,不仅上课方便,还不耽误烧饭和接送孙子!”家住祥生未来城的退休人员李琳,逢人就“安利”老年大学文昌分校。
老年大学分校的建立,得益于市委老干部局的政策利好。该局深入贯彻落实“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理念,依托各级养老机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设立分校(教学点),建立“主校+分校+教学点”三级老年教育网络,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同时,该局坚持平台联建、线上联享、线下联教、活动联办的“四联”办学机制,确保“家门口老年大学”有人建、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学。
目前,全市已建成分校1所、教学点4个,新增学员800余名。市委老干部局二级主任科员、老年大学校长俞凌云介绍,“分校(教学点)的设立,有效解决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状,推动扩大了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供给,蹚出了‘康养学’融合养老的新路径。”
课程走“新”更走“心”
“拍照时在‘设置’选项里可以选择画面比例和拍摄模式……”在一堂智能手机操作课上,20余名老年学员跟着老师的讲解认真操作手机。大家连连感慨:“平时我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看视频,这下自己也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了!”“原来拍照时还能调亮度、拍全景,有这么多功能!”
分校及教学点开办以来,泰兴市老年大学坚持以学员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优化课程供给侧结构,坚持因需设课、引导设课,既安排诗词、太极拳、葫芦丝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也开设了手机应用、广场舞、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深受老年学员欢迎。同时,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地域特征,推出一批精品化、专业化的优质课程,其中,严荣德老师结合泰兴本土特色编著的《格律诗词写作入门》,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委员会评选为“全国老年大学优秀教材”。
志愿者送学“聚合力”
市委老干部局调研了解到,招生期间各分校、教学点普遍人气火爆,吸引了很多群众前来咨询报名,但也有不少人没有选到想学的课程。
为此,该局创新实施“银发公益送学”项目,以老有所教为“切入点”,以分校(教学点)为“引力源”,统筹组织银发人才开展公益送学活动,推动“学、教、乐、为”四位一体,破解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发挥老年大学人才集聚的优势,聘请有技能、有特长、乐奉献的“能人型”老同志担任“银龄教师”,组建志愿服务队。实施“基层提需求、老年大学供师资”的“点单”式服务,开展“送学进基层”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持续扩大老年教育半径与覆盖面。仅今年上半年以来,已在各地开展“公益送学”15场次。
“通过学习送上门、服务沉下去,真正推动形成了‘以老为老’的良性互动工作局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陈捷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做好巩固提升文章,深化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