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3 浏览量: 次 来源:如东县委老干部局
针对县域老干部、老党员居住分散、组织生活不便的现状,近年来,如东县委老干部局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全县离退休干部“党员之家”,构建完善“五项机制”,倾力把“党员之家”打造成老党员的“红色港湾”。
一、构建预约管理机制,实现精准服务
从居住县城的老干部、老党员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预约系统。通过老干部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微信平台等载体,提前预约、统筹安排,实现活动组织、场地、时间、内容的精准匹配。目前已有10多个老干部党支部(党小组)常态化使用该机制。近年来,每年都要在“党员之家”开展党建活动70多次,场地利用率不断提高。为掌握情况,精准服务,对正常在“党员之家”活动的党支部(党小组),建立档案,详细记录老党员住址、身体状况、联系方式等信息,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根据老党员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活动强度;依据老党员专业特长,邀请他们参与相关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二、构建轮值运行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工作人员+银发骨干”协同管理模式。活动中心配备3名工作人员,负责场地协调、物资保障等基础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设立“轮值书记工作室”,轮值书记由在“党员之家”活动的各老干部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担任,负责活动策划、安排与开展。近年来,先后开展“我的入党故事”“我为乡村振兴献策”等特色轮值活动10多场次,同步成立“银发宣讲团”“老干部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等8支银发志愿服务组织,为老干部、老党员余热生辉搭建平台。此外,建立轮值工作台账,实行“一活动一记录、一季度一小结”制度,实现“党员之家”工作的闭环管理。
三、构建菜单供给机制,激活红色基因
打造“红色影音资源库”,整合利用网络讲座、云端党课、党史纪录片等学习资源,向在“党员之家”活动的老干部支部(党小组)提供点播“菜单”,建立“点播—观影—反馈”的供给学习链。结合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抗美援朝75周年等重大事件及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光影里的党史”专题活动,举行《长征》《长津湖》《志愿军》等红色影片展播,累计观影的老党员达1500余人次,观影留言200多条。同时,积极创新“理论+实践”双菜单模式,设置“理论学习日”“实践体验日”,邀请专家讲党史,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满足老同志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构建主题实践机制,深化教育成效
设计“行走的党课”教育体系,形成“红色记忆”“见证发展”“畅想未来”三大主题路线。组织在“党员之家”活动的老干部、老党员参观“苏中四分区反清乡纪念馆”,开展沉浸式教学;组织参观洋口港经济开发区,见证产业发展;组织赴农村新型社区(村居),参与基层治理研讨。建立“银发人才库”,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优势特长。近年来,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近10次,老同志积极撰写调研文章,为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
五、构建亲情关怀机制,营造温馨家园
实施“适老化改造+”计划,为活动场所配备无障碍设施等安全装置,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机制,时刻关注老党员身体健康状况。创新“政治生日”制度,每年重阳节期间,在“党员之家”活动的老干部党支部(党小组)为80岁以上老党员举办特色生日会,老同志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工作人员为老同志们送上生日贺卡,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建立“1+N”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年龄较轻党员与高龄老党员结对,提供读书读报、爱心陪聊等服务,把关爱送到老同志心坎上,让“党员之家”真正成为老干部、老党员的红色港湾与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