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8 浏览量: 次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江都老干部(老年)大学秉持积极老龄观,专注深耕老年教育,持续加强老年教育精品化办学思路,着力抓“前端”优供给,抓“中端”强管理,抓“末端”扩影响,切实为银龄老人开启温馨乐学的幸福晚年生活注入生机活力。
多措并举,优化“前端”资源供给
破解办学难点堵点。针对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实问题,坚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在文化需求较强的主城区先行试点,采取自建、共建、联建等方式,分区域分步骤建设社区中心教学点10个,覆盖主城区63个村(社区),新增学位近500个,通过管理同步、师资同源,以点串线实现区域同质,方便老年学员就近入学。注重师资力量配备。多渠道拓展兼职教师来源,通过完善老年大学师资库,建立师资共享机制,今年春学期引进热爱老年教育、具有专业能力的行业优秀人才8名,完善老年教育学科后备人才信息备案机制,与教育、医疗、文体等相关业务部门对接,确定掌握20余名受老年人欢迎的新型专业后备人选,为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坚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原则,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除继续开设传统课程外,新开设中医养生、茶道、瑜伽、萨克斯、花式非洲鼓等新兴课程,满足老年学员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兴趣需求。在开设初级班的基础上,手机摄影、短视频制作、智能手机应用等课程增设中级班,帮助老年学员跨越新时代数字鸿沟,更好适应智能化生活。
教学相长,强化“中端”教务管理
智慧助老无障碍。开发老年大学微信平台,整合报名、查询、电子报刊、学员证等适老化功能,在老年大学微信端口轻轻一点,即可报名感兴趣的课程,办理电子学员证,查看学业评价、志愿服务等信息,轻松实现“指尖上”操作。课堂教学零距离。注重教学规范化管理,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师座谈交流会,帮助教师适应并掌握适老化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推门听课”和“课后测评”活动,进一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班主任实行沉浸式管理,全程保障课堂教学,遇到突发情况“0秒”响应,及时上传下达,搭建起学员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志愿服务甘如饴。出台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政策,鼓励学员在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丹霞志愿者“护校队”通过温馨提醒、排岗值班等方式保障学员上下学安全,“服务队”在招生季对高龄学员和新学员进行线下一对一咨询和线上报名辅导,“互助队”整理发布课堂笔记、小结、学习分享等,确保老年学员不缺课、不掉队,“文艺队”每逢传统节日、重大活动等,都会在学校、共建社区、单位,为群众和老年朋友献上舞蹈、音乐等“文化大餐”。
品牌助力,扩大“末端”社会影响
精品活动增活力。依托“主播奶奶讲故事”平台,组织读书班学员走进学校、社区、农村、家庭、企业宣讲家风故事、廉政教育,传播家教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点赞。开展“幸福照进来,一起向未来”银发记忆分享会,免费修复上色黑白老照片,拍摄“银发婚纱照”、亲子照,引导学员们重温红色记忆,促进代际交流,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第二课堂”展风采。探索创新老年教育新途径,开辟户外课堂,丰富教育服务供给。先后开展龙川广场形体走秀、镇江米芾书法公园写生、“茶山行,健康情”采茶活动、“阅动仙女·读行龙川”公益表演等户外实践课10余次,参与学员逾500人次。银发学员从“小教室”走向“大世界”,在“研”与“学”的融合中,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信息宣传塑口碑。开设电子校刊平台,从学员中吸纳通讯员60多人,执笔讲述身边人身边事,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分享书画诗歌作品,讲述老年教育的故事。此外,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发布校园动态、文体活动、学员风采等原创图文、视频超100篇,单篇视频最高浏览量近20万,转评赞超3000人次,学校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