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心下一代

你的位置: 首页-关心下一代

灌云县关工委:主动发挥关工优势   倾情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3-02    浏览量: 次    来源:灌云县委老干部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保护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后,灌云县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保护工作机制建设,主动聚焦青少年所需所盼,倾情护航下一代全面健康成长。

发挥独特优势,在家庭教育保护中彰显初心使命。主动把家庭教育保护作为关心下一代的一项主要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在总体目标中安排家庭教育保护工作。连续3年来,每年县委办转发的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中,都把家庭教育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学习宣传“一法一条例”精神,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工作任务,督促考评“一法一条例”实施成效,有力地推进了“一法一条例”顺利实施。近年来,全县关工委系统举行“一法一条例”宣讲850多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份,受教育3万多人次。二是在整体工作上落实家庭教育任务。在每年制定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计划时,都安排家庭教育保护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三字经》《论语》《中庸》等国学经典,传播仁、义、礼、智、信、悌、、孝道德思想,用传统优秀文化铸就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伊山镇繁荣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每季度组织一次家庭教育讲座,宣讲家教知识,讲述家教故事,分享家教成果,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活动,积极营建社会和谐的幸福家园。三是在集体活动中突出家庭教育保护工作。通过全民阅读活动、倡议创建“书香家庭”、家庭亲子阅读、读书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了家庭读书积极性,滋养家庭素养,提升家庭美德。3年期间,全县举办家庭亲子阅读活动3200场、读书演讲比赛800余次。

搭建关爱平台,在家庭教育保护中护“苗”成长。坚持以问题、需求、发展为导向,务实见效,多干实事,不讲空话,积极搭建关爱青少年的教育平台。一是搭建校外教育辅导平台作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的补充,弥补家庭教育保护工作上短缺。从2017年起,全县关工委系统共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县校外教育辅导总站、22个镇街中心站、158个村级分站,为县总站、镇街中心站配置285张彩色桌椅、23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一体机、36台空调、30台电脑、108套书橱柜。选聘102名在职教师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在法定节假日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文化知识学习、兴趣体育运动、琴棋书画等活动,校外教育辅导站成为青少年红色教育阵地和活动乐园,营造了学校放心、家长舒心、学生开心的教育保护氛围。二是搭建助学济困工作平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困境儿童、流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拓展关爱济困途径,多方筹集资金,为特殊群体青少年解难题、办实事。全县建成了12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在全县集中供养135名孤儿的益海助学中心建成校外教育辅导总站,8个县直系统关工委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之家”联系帮扶制度。每年都做好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千人助学计划”、《关心下一代周报》“冰凌花”奖学金申报发放工作,动员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助学。3年来,全县共筹集助学济困资金530多万元,解决2600多名家庭困难青少年学习、生活问题,全县无一名青少年因家庭困难辍学,其中400多名受资助困境家庭大学生圆了上大学梦。三是搭建法律救助平台。认真履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持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常态化教育,县政法系统关工委创新“青苹果之家”“法治驿站”“法制公园”等载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法律救助,建立了失足青少年“一对一”结对帮教机制。各级关工委组织积极参与禁毒教育、基层社会治理、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网吧义务监督、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等项工作,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践行社会活动,在家庭教育保护中探索前行。针对青少年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情况,切实关心和关注青少年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探索家庭教育保护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路子。把“一法一条例”与《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结合起来。大力宣传“一法一条例”中家庭、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讲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家庭自觉践行教育保护。伊山镇一社区有对夫妻离婚后,孩子父亲不给抚养费,孩子的母亲经常殴打孩子,三个孩子计划报复其母,伊山派出所关爱工作站接到举报后,及时找到孩子的父母,讲明了父母负有教育保护子女的法律责任,严厉批评他们的违法行为,责令双方承担家庭教育保护之责,同时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有效制止了家暴案件。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家训家风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家教知识辅导课、家庭教育保护分享会、亲子同台演讲比赛等方式,讲述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故事,讲述优秀的家训家风故事,讲述我国古今孝文化故事,树立家庭观念、家庭意识、家庭情怀,激发每个人对家庭教育保护的热诚,守正建设美好家庭的向往。把社会实践与爱国爱家结合起来。组织青少年走进“时代楷模”王继才事迹展览馆、县博物院、县文明实践所进行实景式红色基因教育。寻访老英雄、老模范、老军人等先进人物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观看建设新农村的振兴成果,强化对“国家与小家”感知认识,把个人前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铭记先烈们“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品格,释放出建设国家、建好小家、和谐大家的正能量,培养出更多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