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2 浏览量: 次 来源:如东县委老干部局
为了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孩子们在暑期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暑假期间,如东县老干部聚焦“文化传承”,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打造文化氛围浓郁的“七彩夏日”。
普及集邮文化,让孩子们体会“方寸风采”。7月11日,由如东县委老干部局、如东县教育体育局和如东县邮政公司联合举行的“集邮夏令营”暑期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在如东县丰利小学乡村少年宫,县老干部集邮协会会长宋经权为100多名小学生作了一场集邮讲座。宋经权从邮票的诞生讲到集邮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从个性化邮票的设计讲到邮票上凝聚的哲理与故事。宋经权侃侃而谈,图文并茂地带领孩子们感受邮票的魅力,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打开了孩子们探寻大千世界的大门。讲座过程中,宋经权还和孩子们亲切互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在知识抢答环节,回答正确的同学还得到了精美的邮票纪念品。在如东县栟茶小学乡村少年宫,县老干部集邮协会副会长王波结合一张张邮票的精美画面,从构图、光影、主题三个方面向孩子们介绍摄影知识与技巧。在如东县洋口小学乡村少年宫,孩子们在邮集展架前驻足观看,仔细感受邮票“方寸天地,大千世界”的独特魅力。“集邮夏令营”暑期公益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先后走进5所学校,80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弘扬非遗文化,让孩子们领略“传统之美”。“新店山歌”是新店先民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创作形成的,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歌。1984年,“新店山歌”在中南海演出。2007年8月,“新店山歌”被列入南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非遗文化,增进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如东县新店镇老干部党总支与镇关工委联合举行“新店山歌”暑期研学活动。新店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献成向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介绍“新店山歌”的起源、特征、表现形式、演唱场景以及传播与发展,并为大家现场演唱“新店山歌”代表作《山歌向着北京唱》。孩子们也表演了前期学习排练的部分“新店山歌”节目。如东县掘港街道退休干部秦小定是如东非遗“剪纸传承人”,她在所居住的港南社区成立“岁月剪影”工作室,教授孩子们剪纸技艺。她说:“教孩子们学习剪纸,就是让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看到孩子们的一幅幅剪纸作品,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传播农耕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乡土情怀”。暑假期间,位于如东县掘港街道野营角村的“吴氏农耕文化园”也非常热闹。孩子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在家长带领下来到文化园,他们在文化园里干农活,辨农事,识五谷,潜移默化地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感受浓郁的“乡土情怀”。83岁的老干部吴文学是“吴氏农耕文化园”的主人。孩子们来参观,他也跑前跑后,高兴得像个孩子。“爷爷,这是什么菜?”“爷爷,那是什么瓜?”面对孩子们的问题,吴文学总是耐心地回答,直到孩子们满意为止。“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农作物,对种植知识了解的很少,在这方面需要补课。”吴文学说,“农耕文化的脉不能断。”一位和孩子一起来的家长说:“孩子在这里干干农活,认识农具,体验体验农民的艰辛,直观感受‘粒粒皆辛苦’,这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赓续红色文化,让孩子们筑牢“理想信念”。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能有一个精彩的暑假,如东县长沙镇张志高、王建林等几位老同志依托老干部“蒲公英工作室”,创办“爱心暑托班”,将20多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集中起来开展活动。他们组织孩子们寻访红色足迹,走访老战士、老党员,给孩子们讲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海上抗日的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如东县岔河小学乡村少年宫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聚精会神地听着革命故事。这是岔河镇银龄燕川“1+N教育”流动课堂开展的暑期“红色教育”专题活动。为了提高流动课堂的教育效果,老同志们精心备课,认真收集整理如东当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讲稿写好后还要练习试讲,胸有成竹后才登上讲台,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被一个个感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感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革命传统教育。岔河镇老干部吴庆明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我们老同志肩负的神圣使命。我们利用暑期走进校园,走到孩子们中间,开展红色教育,就是要让红色精神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为孩子们筑牢“理想信念”,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