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粟裕与谢家渡战斗》《南通县警卫团的诞生》《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在通州的抗战岁月》……日前,由通州区委老干部局、区委党史办、区新四军研究会等联合编写的《江海怒涛——新四军抗战在通州(续)》正式面世。作为经典地方红色读本,全书历时三年时间,通过90回25万多字的篇幅,生动展现了新四军在通州的抗战历程,将提供给全区各中小学校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教材。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通州集聚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址。这些年来,全区1.2万余名离退休党员干部初心不改、银发生辉,以此为依托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用一生立志争当“三大员”的老战士于健入选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全国乡村阅读榜样金辉“红色文化传承项目”被央视新闻推介、“故事爷爷”陆子森19年如一日宣讲2000余次……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化。
为更好用好这一资源,发挥“五老”群体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优势,今年年初,区委老干部局会同区教体局、区关工委等部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联合向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发出倡议,希望整合资源组建区红色教育联盟,高质量打造以“银发生辉·银龄引领”为主题的红色基因传承特色区域。由此,10名综合素质强、阅历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组织比选”等程序,正式走上了区红色教育联盟校外教育辅导员的岗位。骑岸初级中学的老校长丁宪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长期致力于地方党史研究,积累了丰厚的党史研究成果,先后撰写了长篇纪实文学《沙地风雷》《教海探舟》等多部乡土读物。在校外教育辅导员选聘大会上,他作为代表首先发言,激动的表示要“一辈子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为了更好保障校外教育辅导员工作的有序开展,通州以打造“30分钟学习教育圈”为目标,从挖掘梳理本地党史资源入手,对现有红色教育点进行“一对一”的提档升级,着力用好江北特委纪念园、朱理治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和公益性文化设施,为广大青少年开辟益德益智的“第二课堂”,推动思政教育“沉浸式”“实景化”。截至目前,通过区级统建、镇街自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全区已累计建立各级各类红色教育传承基地51个,基本做到教育全辐射广覆盖。
围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赓续好”的工作思路,通州还按照每个红色教育传承基地有1个教学特色、1位骨干教师、1个精品故事“三有”目标进行规范提升,从“党课名师团”“校外辅导员”“百姓名嘴”“村居理论宣讲员”等群体中抽调骨干,建立兼职讲解员队伍。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明确了以“日常交流、主题同展、活动互看”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也初步形成了党建两员“百堂党课送基层”、老党员“初心讲堂”、“金夕名嘴”理论宣讲等特色化品牌。
除了硬件设施的升级,通州还对南通理治红军小学、石港中学等6所红色教育特色学校授予“银发生辉·银龄引领”行动现场教学基地的荣誉称号,明确了服务保障的八项具体举措。选聘的校外教育辅导员们可以通过联动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开设红色讲堂、组织研学竞学、编发校本读物,探索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红色基因共传、教学基地共用、精品课程共研、优质师资共享”的工作目标。
“开展红色思政教育,让青少年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的课题。”秉承这一理念,通州以联席会议的机制,每半年牵头召开一次专项会议或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让爱党爱国作为全社会常写常新的主题。区委组织部多方采访老党员及其后代,通过与史料互证,制作完成《银杏树下的党课》《三块银元的故事》等情景历史剧。区委宣传部打造“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活动品牌,开发推广覆盖舞台剧、音乐、舞蹈、文学等类型的红色精品力作。区教体局在各级学校广泛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以红歌传唱、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多种途径丰富教育形式,让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红色作品浸润青少年心中。各类涉老组织专业人才优势,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着力培育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党爱国情怀的意识。
下一步,通州将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力量,继续发挥好‘五老’群体的骨干作用,用好红色教育的牵引功能,一体化推动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模式创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