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1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加强党建引领,积极整合全区离退休干部资源,组建离退休干部“三农”志愿服务队,根据全区基层“三农”工作需求,充分发挥“三农”战线上离退休干部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四点单”式服务,做实“四篇文章”,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点击”振兴单,做实“党建引领”文章
切实发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作用,将志愿服务活动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拓宽活动载体,明确服务内容,充分调动离退休干部的参与热情,扎实开展“‘三农’银发人才走基层”“亚富大讲堂”等富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实际行动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新篇章。
“点准”问题单,做实“揭榜领题”文章
吹响“集结号”。根据区农业农村局银发人才工作站基层一线调研摸底情况,围绕“通过哪些途径来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与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还有距离,主要通过哪些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吸引培养更多的青年‘新农人’来建设美丽乡村?”这三个问题,充分发挥全区离退休干部专业特长,组建离退休干部“三农”志愿服务队,逐步建立农业农村系统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体系,打造“金锄头 夕阳耕”“三农”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离退休干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献智出力。服务“清单化”。统一收集梳理离退休干部“三农”志愿服务队授课服务项目“清单”,向区镇(重点帮扶村)推送。根据基层需求,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开展好科普宣传、农技讲座、人才培训、生产指导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助力。
“点实”目标单,做实“精准破题”文章
填补“空白域”。针对海门生产实际,老专家们编写的《海门植物志》上下两册,为发展特粮特经,优质瓜蔬,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努力。根据基层干部群众的需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徐志康老专家带队编写了《海门粮食生产发展简史》资料,这不仅填补了海门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而且为提高全区粮食生产水平作出了特殊贡献。培育“新产业”。为加快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银发人才志愿者助力各地建立了一批农业科技小院,加快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步伐。在余东镇长圩村建立的“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科技小院,示范推广了省农科院研发的山药生产新技术,展示了山药生产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效应,在海门区2024年“农商杯”创新大赛中获优秀奖。目前,这种科技小院已建立了9家,示范种植农业新品种20多种,示范推广适新技术10多项。赋能“新农人”。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老专家“三农”志愿者及时编写学习资料。利用联系村的党日活动举办讲座,在果桑,葡萄生产的关键季节,老专家到各科技小院进行现场指导,举办种植大户现场参观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银发力量。
“点好”结对单,做实“银青共建”文章
在区委组织部的统筹指导下,一批银发“三农”志愿者与青年干部、青年种植大户对接,开展“青蓝对接”活动,采取“政治上引导、生产上指导、生活上关爱”方式,助力年轻干部成长。15位银发人才志愿者先后与20多位年轻干部联系,帮助实施农业科技项目8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个。在他们联系的年轻干部中,有2位年轻同志成了海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1人成为市青年农民创业先锋,3位年轻干部得到了提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