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2 浏览量: 次 来源:
退休之后干什么?一百个人有百种不同的回答,有的说带孙子孙女、有的说旅游……而退休后的毕芬清,选择了老年人文化体育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带领广大老年群体健身运动、健康养生,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全民健身运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带着大家找快乐
2001年,退休后的毕芬清心里想:自已还年轻,决不能窝在家里享清福,我干什么呢?带着大家又能干些什么呢。考虑了很久,她觉得自已应该找些快乐,要老有所乐,同时也要带动身边的姐妹一起快乐,一起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有益的事。说干就干,她走东家跑西家,与丹化和丝绸公司的几位熟识老姐妹商量,如何让大家一起快乐起来,你一句我一句,最终想到了练习木兰拳,因为练习木兰拳音乐既动听、动作又漂亮,又锻炼身体,女同胞普遍喜欢。筹建木兰拳协会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她自告奋勇担任了会长,在组建之初,她克服了没场地、少资金、缺人才等诸多困难,风里来雨里去找相关部门落实练习场地、跑有关单位解决活动经费、东奔西波去外地聘请教练。天道酬勤,木兰拳协会由当初的几十人,而今已是拥有会员达3000人的大家庭,下辖省级俱乐部1个、木兰拳艺术团1个、合唱团1个,社区、乡镇健身站点90个。每天早晨、每日夜晚,在丹阳城乡的小广场、公园、蓝球场、古城河畔等公共场所活跃着一支又一支的快乐健身队伍,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所有的一切,都凝聚了当初她组建木兰拳协会的一份心血,也是对她十几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回报。在她担任会长十年间,协会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2003年木兰拳协会由此被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帼国文明健身队”荣誉称号……2006、2008、2010年三次获《中华武术木兰拳邀请赛》一等奖。当人们称赞她时,她总是满脸笑容谦逊地说:“辛苦没什么,只要大家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围着大家转开心
毕芬清今年已经73岁了,但她的生活似乎比在岗工作时清闲不了多少,甚至大多数时候都会更忙碌。每天一大早去城区的训练站点领舞,为锻炼健身的老人们服务,八九点回家做饭,给患有糖尿病的丈夫打胰岛素,吃过饭后和丈夫一起做家务,这是每天的必修课。她不仅关心服务城区的各个站点健身活动,而且十分注重身边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在2002年担任新家园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后,她还筹建了小区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健身队,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举办小区纳凉晚会、迎新春文体表演等活动。2011年卸任木兰拳协会会长之后,华丽转身,当选为市老年体协副主席之职,同时兼任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似乎更忙了,在她的建议和策划下,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妇女委员会,建立了专门的教练团队,聘请了15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出了“娱乐养老”的设想和建议等等,用她的话来说,“只要老人们快乐,我愿意做他们的后勤兵;围着他们转,我很开心”。
领着大伙做公益
“协会发展了,队伍也壮大了,该为社会做些什么”,她常想。应该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成为了大家的共识。2010年,在她的倡议下成立了“关心下一代老少艺术团”,并兼任团长。从此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都率团走进丹阳市看守所,开展“赠书寄语”活动,为失足的年轻人送去文艺节目、法律书籍和日用品,教导他们好好改造,早日回家和父母团聚。每年暑期都组织青少年夏令营开展书画比赛等活动。每逢重阳节、新春佳节都带领艺术团成员去看望慰问敬老院、孤儿院的老人和孩子,为他们织毛衣、演节目、送祝福。多年来,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2013年8月31日,她带领老少艺术团成员参加了“关爱白血病患者,播撒爱心阳光”的慈善义演,每个会员现场为白血病患者杨浩捐助100元至200元不等,钱虽不多,但为引领团队整体传递正能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退休后,她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先进本色,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环境保护、禁毒、法律知识、预防艾滋病等义务宣传活动,积极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余热。她经常接济身边的困难群众家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016年,主动向盐城龙卷风灾区捐赠2000元,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勇于作为的光辉形象。
她用十五的时间,推动了老年人文化体育事业,用十五年的心血,描绘一片绚丽多彩的“夕阳红”。《老年周报》、《丹阳日报》、《镇江日报》等报刊先后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面对各种荣誉和证书,她表示:“在未来行进的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马不停蹄,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