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2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今年以来,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深挖老干部这一“精神富矿”,实施“五红”行动,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海门发展大局凝心聚力、再立新功,持续擦亮“银耀东洲‘365’”志愿服务品牌。
传承银辉“红色基因”。组织一批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好、表达能力强的老干部、老教师、抗美援朝老兵等组建成“老干部党史宣讲团”“老干部理论宣讲团”和“身边红”讲师团,通过讲述亲身经历、重温红色故事、畅谈家乡变化、现场互动交流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讲授专题党课93场,让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居、进商圈,把党课搬到党史主题公园、“星火江海”红色专线、红色遗迹驻点等“红色地标”,覆盖各个领域。
激活银辉“红色细胞”。会同区委宣传部、党史办等部门及老区建设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组织老干部参与“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红色影像志”“海门党史主题公园”等红色基地建设,编写《海门烈士地名传》《百年踏印》《海门革命老区发展史》《海门红色故事选》等本土红色读物,绘制《红色江海潮》《史话海门》《漫话张謇》等连环画、插画,编排音舞诗情景剧《老区人民心向党》、情景朗诵《信仰——追忆海门革命烈士徐玮》、经典诵读《为人民服务》等“红主题”节目进行展演,联合打造“为老人读书”项目获中国老年杂志社“优秀组织奖”、海门区十佳阅读推广项目。开展“追忆峥嵘岁月,歌颂伟大成就”庆祝建党100周年老干部摄影比赛、“回首百年颂党恩,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征文活动,举办“百年党旗分外红银心翰墨映初心”书画展。
唱响银辉“红色和音”。充分发挥“老党员工作室”、“银邻服务”微平台、“宅上党小组”的组织、凝聚、辐射作用,以“家门口的微志愿”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拓宽老同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鼓励支持老同志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矛盾调解、法律宣传、邻里互助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做到周周有服务、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行动。联合区人民法院、政法委、海门街道等部门,依托“杨大姐工作站”“老干部法律服务工作室”“风英奶奶普法工作室”等,释放基层治理“领头雁”作用,搭建邻里和谐互助的“连心桥”。组建基层治理智囊团,鼓励老干部老党员担任小区业委会委员、“红管家”、社区“编外顾问”,协助建立“四治融合”治理模式,解决群众急盼的“关键小事”。
释放银辉“红色动能”。开展“我看”系列专题调研活动62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3场,组织老干部为全区改革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45则。区老科协3篇调研报告在南通老科协系统获评一等奖,退休干部林文标、沈麟书等撰写的《海门山羊种质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获副区长批示。老干部脱贫攻坚团积极探索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助力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光伏电站率先在南通实现全覆盖,年发电收益约66万元。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老科协及各区镇,以“银发‘科特派’赋能‘三农’兴”创新项目为抓手,老干部乡村振兴团与23位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共助全面乡村振兴,创建“老专家+结对村+企业”党建联盟创业基地,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精准规划,聚焦“七个方面”实施“短平快”项目助农增收,打造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赓续银辉“红色血脉”。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结对帮带活动,引导老同志与年轻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困境青少年结对子、传帮带,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联合区关工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老干部润苗育才团积极探索“快乐寒暑假”“三走进三寻访”等课外学习课堂,精心设计符合青少年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与贫困学子牵手结对,开展“同心助学,关爱成长”“润苗筑梦”“滴水筑梦”等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35万元,为14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和心理咨询辅导,用实际行动帮助困境青少年筑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