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31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委老干部局
今年以来,南通市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定位群众需求,持续加大“银发生辉·心耀江海”志愿服务项目化推进和品牌化培育力度,统筹协调市直单位、县(市、区)和涉老组织,健全完善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培育流程,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影响广泛的银发志愿服务品牌。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初心故事。市教育系统“寻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项目组动员离退休教师、中小学生和部分家长实地寻访、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引导青少年回望历史,深切感受先辈们对革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帮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全市9702名离退休和在职教师、17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寻访活动,共寻访红色遗迹610处,撰写、整理寻访文章2486篇、寻访心得体会61515篇。筛选编印成地方德育书籍《在南通这块土地上》,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如东县“银发筑梦,润苗有声”、崇川区 “红枫宣讲·传播南通好声音”等志愿服务项目,让老同志利用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红色文化阵地和资源,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党在南通大地的奋斗史,让党史宣讲更具真实性、生动性。
滋润绿色心田,筑梦共促成长。南通市关工委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建设,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高度重视,推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10个方面43条具体措施,助力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开展珍惜生命、调控情绪等心理健康专项教育,并组织“五老”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教疏导,用舐犊之情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全市“五老”结对帮教975名学生,呈现出老少两代人“心连心”互动、“面对面”交流、“手拉手”共进、“肩并肩”同行的喜人景象,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充分肯定。南通市老促会突出“润苗”关爱情怀,强化“筑梦”进取精神,坚持精准帮扶,注重励志育人,打造“润苗筑梦”精准助学创新项目,加大老区扶贫基金的助学比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募集和合作助学,选送贫困家庭优秀毕业生进入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的广东国华纪念中学读书。全年共筹集各类助学资金622.0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104人次。
激活银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如东县马塘镇佳丰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职业农民”许浩迫切地向老专家们咨询野渍菜和大根萝卜的管护增产技术。“银发顾问”在耐心回答了他的疑问后,县农业农村局老干部钱欣荣还向他提出了交替种植预防土壤板结和养分失衡、锁鲜错峰上市实现增收增效的建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东县“银色智囊”科创助农项目充分发挥老干部志愿者专业特长,针对农民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志愿服务内容,开展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大棚蔬菜种植、水稻优良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内容,“银发顾问”无偿服务到田头,释疑难、解民忧,成为深受村民们喜爱的“及时雨”。南通市老科协致力老科技工作者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共建美丽乡村项目,通过“青蓝结对”传帮带,对驻村(社区)第一书记进行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指导、创新创业上帮助和生活上关心。同时,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专业优势,帮助解决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难题,协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截止11月,全市有146名老科技工作者与151名大学生村官结对,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积累了丰富经验,走出了一条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特色之路。
畅通金色通道,助力基层治理。星海社区所辖的星海花苑地处海安市主城区,小区外来人口多、人员成份复杂、工作推进难度大。星海老干部党支部针对社区实际,实施“红枫民心桥”项目,动员2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当好社区社会矛盾调解的“老法官”、家居纠纷的“老娘舅”、突发事件的“消防员”,开展“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在党群之间构架沟通与理解的金色通道。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老干部志愿者参与调解社会矛盾和家庭纠纷40余起,化解突发事件5起,“民心桥”成了名副其实的沟通之桥、理解之桥、顺畅之桥和幸福之桥。市公安局“银发藏青蓝”项目团队由离退休民警组成,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开展反诈宣传等,为守护百姓平安和财产安全贡献余热。市信访局老干部支部“银发信访驿站”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信访系统老干部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加强与社区组织联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社区和谐作贡献。
一年来,江苏南通运用项目化运作方式,将志愿服务的大选题做成小切口,把志愿服务和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相结合,用小而精的项目促进志愿服务更精准、更长效,给广大群众带去幸福感、获得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开展的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已超过8000余次。百花齐放的品牌集群正引领推动着南通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