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7 浏览量: 次 来源:盐城市盐都区委老干部局
盐城市盐都区“农字号”广大银发老科技工作者多年来坚持退而不休,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和专业特长赋能乡村振兴,激荡着老干部增添正能量的“一池春水”。
守初心,银智赋能不断线。退休后是颐养天年,还是银发生辉献余力?盐都区“不老松”农业专家服务团和镇(街道)老科技服务队的成员选择了后者。他们的身影常年活跃在盐都农村田间地头、养殖塘口、畜禽圈舍。尽管专家服务团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服务农民的初心始终不改,“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原则始终不变。各镇(街道)老科技服务队也紧紧跟上,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坚持面对面、手把手地帮扶农民。倡导麦子品种改良,秦南镇老科技陈金荣顺利使亩产增粮150余斤;推进粮食全程机械化,郭猛镇老科技丁玉生担任技术顾问,促年终考核获盐城市第一名;对养殖大户实行“保姆式”的传帮带,刘玉然、许定贵等老科技常年奔走在养殖塘口、水边……老科技们心系农民服务农民,被大家亲切称为“科技保姆”“庄稼医生”。
重创新,指导帮扶见实效。以往,广大老科技大多是利用“科普宣传周”“科技赶集”、组织报告会、开办培训班等等形式送科技下乡,对农民进行指导帮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老科技们与时俱进,创新帮扶形式,通过微信群、QQ群、网络远程巡诊等方式,提高帮扶实效。区、镇两级老科技还引导青年农民树立互联网思维,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走电商营销致富之路。学富镇残疾青年戚思田创办了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并实施综合混养,老科技队员孙安详主动挂牌服务实施精准技术指导,还帮其在网上推介农场产品。该农场立体特种养殖和网上销售的成功带动了全区8家农业经营公司、20户青年农民加盟发展,农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树品牌,志愿服务显风采。盐都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老干部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系统谋划品牌创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以区关工委和农业农村局为平台,以农业“老科技”为支撑,以推广农业新技术为抓手,突出农技服务特色,彰显银发农技人的风采。各级关工委、农业、科技等部门紧密配合,通过联合调研、制定规划、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确保帮扶青年农民项目目标不落空,科技服务措施不缺位。“老科技”服务队成了青年农民的坚强后盾,有了他们的技术支撑,让农民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有了信心和希望。在去年5月省关工委与农业农村厅联合召开的苏北、苏中片区“三扶两创”现场会上,区关工委做了经验介绍,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被省关工委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盐都有2名“最美老科技”、2名青年农民创业之星,获得盐城市关工委、农业农村局联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