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 次 来源:昆山市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昆山市积极探索在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建立健全老党员工作室、老党员之家等党建工作平台,积极汇聚“银龄”力量,助力绘就基层民生幸福画卷。
“桑榆工作室”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近几年正值农房翻建的高峰期,大唐村9个自然村近426户需统一进行规划翻建,但因土地资源少、房屋密度大,统一翻建瓶颈较多。”千灯镇大唐村党委书记周健说。在村党委支持下,老党员、老干部、老书记们迅速组建“桑榆工作室”,当好政策宣讲员、民情联络员,通过“板凳会”等形式,与村民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充分调动了村民农房翻建的积极性。蒋泾湾自然村有1户村民因不愿意移宅,导致周边6户都无法翻建,了解情况后,“桑榆工作室”老同志立即化身成“纠纷化解员”,通过主动上门促膝谈、围桌共坐敞开说等方式,及时找准矛盾点,解开千千结,加快了大唐村美丽农居建设的步伐。
“百姓议事庭”绘出“三治”融合新景。周市镇依托“红周到1+38+N”党群服务体系,推行“党支部+工作室”“党支部+志愿队”运行模式,积极构建“老党员工作室”服务体系,推行老书记“坐班制度”,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永共村、横娄村、珠泾村等村“老党员工作室”设立“百姓议事庭”,创新推出“12345”工作法,通过建言、评议、调解、听证、说事五大平台,将小事、烦事、闹心事解决在当下。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则及时汇总研究形成议题,供村“两委”与调解员、村民代表集中商讨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22年以来,周市镇“百姓议事庭”累计召开100余次,成功解决矛盾纠纷90余件,涉及参与村民1200余人次,让老党员、老干部在社会基层治理中老有所为、老有所成,成为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先锋军”。
“银龄宣讲队”推动精神代代相传。“他们头发花白,内心炽热,把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家家户户”。陆家镇邹家角社区自2022年10月成立“老党员工作室”以来,积极挖掘老党员中的宣讲骨干,组建“银龄宣讲队”,以“家门口”的宣讲为主要形式,用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接地气的语言,开展以“党史故事”“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特色宣讲10场次,开展入户宣传5场次,受众600余人次。郁兴是邹家角社区老党员工作室银发宣讲队的主要成员,他将党的光荣历史、自己的故事和陆家的发展娓娓道来,向青年党员诉说入党初心,传承红色精神。在校外辅导站,他向孩子们深情讲述“从前的故事”,教育青少年忆苦思甜,发奋图强,成为小朋友们眼中的可亲可敬的“红马甲爷爷”。
“夕阳红草根坊”打造特色红色教育。锦溪镇於关泉等老干部、老党员在上下塘社区组建“夕阳红草根坊”工作室,重拾青年时代“草编技艺”,将“草鞋编织”这一水乡传统与伟大长征精神相结合打造特色红色教育,为新老锦溪人及海内外游客讲述长征历史、抗战精神、农耕文化,让更多人在体验草编乐趣的同时铭记历史。“夕阳红草根坊”被编入锦溪小学爱国主义教学课程,每逢开学季,於关泉都会为学生们精心上好开学第一课,截至目前,累计上课108课时,接受教育学生5000多人次,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爱党、爱家乡的优秀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