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5 浏览量: 次 来源:苏州市吴中区委老干部局
苏州市吴中区政法系统“五老”(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察、老司法行政干部等)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7年,是苏州市社区矫正工作条线首家政法老同志志愿团队。2017年以来共有50余名政法老同志参与社区矫正,累计结对帮扶60余名矫正对象。2022年,吴中区社区矫正创建“政法五老 阳光同行”工作品牌,26名政法系统老同志在社区矫正一线积极发挥余热,协助开展帮扶教育工作,累计入户走访420余人次,个别教育50余人次,“背靠背”结对帮扶31人,“面对面”宣讲教育10余场,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构建了吴中区社区矫正“管控有温度、帮扶有力度、纾困有角度”的新型工作格局,为迷途知返的未成年人照亮回归路。
分类管理 个性矫治 呵护成长路
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特点,政法“五老”志愿者区分入矫、矫中两个阶段,根据对象年龄、心理状况、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矫正方案,常态化开展个别谈话和走访教育,实时掌握学习近况、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并根据了解到的最新情况不断调整矫正方案。越溪街道未成年矫正对象小张(化名)入矫时是在校学生,表现出对社区矫正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志愿者苏主任第一时间赶到司法所,与其进行首次谈话,并为其精心制定矫正方案。“他性格容易冲动、法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矫正方案中我们都要加入这些细节,以此来促进其矫正不良认知和行为,积极面对挑战”——苏主任娓娓道来。经过一年多时间反复地磨合矫正措施-评估实施效果-调整矫正措施,小张已然“大变样”,在线学习总是第一个完成,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与苏主任沟通、寻求解决办法,遇到纠纷知道守法、用法,而不再依靠冲动将事情愈发复杂化。
多方赋能 提升技能 助力成才路
以“线上+线下”的模式提升教育学习的便捷度,采用“互联网+教育”“辅导+培训”等教育形式,除了通过“新我平台”APP进行线上学习,全时段统筹管理学习、考试过程外,政法“五老”志愿者定期为未成年矫正对象开设家长课堂,邀请律师、心理学家等专家为家长授课,并通过课堂与家长沟通孩子的矫正情况,针对性处理矫正问题。长桥街道未成年矫正对象小林(化名)入矫已有两年多时间,刚入矫时满脸冷漠,既不把社区矫正当回事,又觉得矫正工作对他上学产生了影响,配合度不高。临湖司法所退休的周所长了解相关情况后,作为小林的“背靠背”帮教志愿者,多次与其促膝谈心,及时将小林的阶段表现反馈到司法所,并及时跟进小林课业进度,及时为小林解惑疏导,定期与其他矫正小组成员、凌某家长研究修订矫正措施,小林深受鼓舞,积极配合矫正,主动融入社会和家庭,学习上也更加奋发努力。
关心关爱 精准帮扶 共筑暖心路
定期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走访、助学助业及应急救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逢中秋、国庆、春节、护苗行动、金秋助学等时间节点,政法“五老”志愿者们均会准时到达未成年矫正对象家中进行上门关怀。光福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小路(化名),由于没有专业技能,假释后意志消沉,思想负担较重。光福司法所退休的陈所长做小路的帮扶志愿者,陈所长一方面鼓励小路积极面对生活,一方面帮助小路联系辖区企业工厂就业,在陈所长的帮扶下,小路在一个核雕企业面试成功一份工作,小路感激万分,用实际行动认真工作,积极矫正,今年9月顺利解矫。
吴中区政法“五老”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贴身帮教,有效缓解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不足等难题,有效减少了社区矫正中的不稳定因素,降低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