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如东县:突出“六微”建设   助推老干部作用发挥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10-18    浏览量: 次    来源:如东县委老干部局

今年以来,如东县委老干部局秉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老干部志愿者”的工作理念,筑牢微阵地、创设微载体、嵌入微网格、设立微项目、开展微积分,完善微服务,从“微”处着手,“实”处发力,推动老干部作用发挥向基层延伸,激活服务基层和群众的神经末梢。

建立“微阵地”,筑牢活动根基。开展老干部作用发挥阵地建设专项调研,摸清阵地建设底数,与各镇区(街道)、各单位老干部工作分管领导、老干部支部书记座谈交流,找难点、提建议。召开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座谈会,推动老干部阵地资源再优化。制定《如东县老干部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县部署规范化阵地建设,在老干部作用发挥比较突出的社区网格、居民楼栋、村民小组等场所重点打造35家微阵地,形成“半小时老干部作用发挥工作圈”。

创设“微载体”,提升服务效能。多元渠道汇聚银发资源汇集,推行“银发人才团队+志愿服务项目”工作模式,实施银发人才“五送五进”助力高质量发展,定期邀请银发人才和志愿者开设“实践课堂”,将最新理论送到基层,将专业技术送到田间,将健康义诊送到群众身边。实施“银辉助企”计划,推动农技银发人才团队与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结对帮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60余个。在全县老干部中开展“银发先锋微调研”活动,结合全县重点工作明确乡村振兴、助企创新等20项重点内容,组织“银色智囊团”等老干部智库开展专题调研,共收集调研情况及建议40余篇。召开建言献策评审会,对征集的优秀意见建议进行总结、评选,推动调研和建言献策有效转化。

嵌入“微网格”,把准基层需求脉搏。把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开展活动的“第一信号”,引导老干部作用发挥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从切口小、最直接的基层需求出发,引导老干部积极融入基层微网格,吸纳老干部兼任社区网格员。目前如东县城中街道12个社区497名网格员中,老干部总人数达230人,占比46.3%。掘港街道采取“党组织引领+网格”的模式深入开展银发力量进网格活动,在无物业小区组建老干部志愿服务小分队,针对性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先后打造出“银发小巷管家”、邻里驿站、爱心食堂、四点半课堂等基层老干部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设立“微项目”,促进服务提升。下发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申报的通知,明确申报条件和要求,为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量身定做”1至2个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主题和方向,分类制定银龄助老、社区“银管家”、健康基层行、共读一本书、文化传承进校园等12类志愿服务微项目清单,开展项目认领。发掘培育“心系蒲公英”“非遗传承”等30多个微项目,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多场次,受众接近2万人。双甸镇扩大“霜桥晚晴”项目内涵,实施“霜桥晚晴暖兵”“霜桥晚晴暖侨”等微项目,以点带面打造覆盖辖区的服务体系。“非遗文化进校园”“‘心语说和’解心结”项目被列入2023年度南通市老干部志愿服创新项目名单。

开展“微积分”,汇聚银发能量。在《老干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推广老干部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根据服务次数、时间长短获得相应积分,老干部凭借积分到所在的村居、社区信用超市兑换奖励或者作为志愿者评优评先参考依据。在城中街道、袁庄镇等部分镇区(街道)试点,推行“积分+志愿”模式,持续优化“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等制度,对老干部参与活动发挥作用实行积分制管理,以量化手段反馈志愿行为,创新探索“群众点单、老干部接单、积分兑换”的服务模式。城中街道在“爱心储蓄”的基础上,拓展“爱心存折”“爱心食堂”“爱心课堂”等“爱心+”积分系列活动,探索老干部助力基层治理新模式。

完善“微服务”,擦亮幸福底色。围绕“‘五送’助发展,银发当先锋”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紧扣“助企、兴村、惠民、善治、育新人”等五项重点助力任务,依托社区征集“微心愿”,开展微服务。马塘“夕阳红”爱心助学志愿服务队的老干部们为了完成困境学生的求学梦,16年来筹集和发放爱心助学金均超过160万元,举办助学金发放活动90次,资助学生300多名。岔河镇老干部在走访中收集群众的具体需求,组织42名老干部与老老人结对,定期上门帮扶,圆老人的“微心愿”。全县目前共有1000多名老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银龄助老”活动,认领老老人的“微心愿”1.5万个,以微服务为主体,切实推动老同志作用发挥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