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7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银发人才”模式,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凝聚“银发人才”力量,推动“银发生辉·银龄引领”行动走深走实,引导“银发人才”为海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以“银发人才”工作站为“点”,建好老同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平台
以党建续航保障,将银发人才所能、所愿与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织密组织阵地,以“‘家门口’党建”引领“银发力量”,走融合发展路线,选取7个离退休干部党建基础好、银发人才作用发挥较明显的区镇部门,联合5家涉老组织、1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8家企业(农业示范园、家庭农场)试点打造全区首批19个银发人才工作站。成立19个临时性党支部,坚持“银发人才工作站在哪里,临时党支部就建在哪里”,将志愿服务纳入党支部日常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设计活动方案,充分发挥“银发人才”在“银发生辉”志愿服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老杨工作坊”被评为南通市首批银发人才工作站。海门银发人才工作站的先进典型事迹在《新华日报》、《中国老年报》、“江苏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多次宣传推介。
以“银发人才”团队为“线”,打造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持续深化银发人才“党建+”工程,牢牢把握“银发人才”团队的政治属性,坚持组织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的理念,将建强“银发人才”志愿团队作为党建协调议事会议的重要内容、年度党建推进会的重点工作,发动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拉网式摸排”,目前已吸纳178名银发人才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思路,根据9大银发人才专业类别,组建1个银耀东洲“365”志愿服务总站和9个银发人才团,并举办授旗仪式。定期召开银发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交流志愿活动开展情况,比如:和谐助稳团依托“杨大姐工作站”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840多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复杂疑难矛盾130余起;健康卫生团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为3000余名村民和30余名大学生村官免费体检;乡村振兴团深化与驻村第一书记农业特派员的结对帮扶,培养“新农人”群体536人。
以“银龄引领”行动为“面”,擦亮“银耀东洲”作用发挥品牌
依托“老干部‘365党建’服务站”,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作用,扎实开展“银发生辉·银龄引领”行动,通过组织“主题党日”“设岗定责”“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不断丰富“银发人才”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相互融合方法和途径,把政治历练融入日常、融入实践,不断提升“银耀东洲”品牌影响力。组织法律、农业、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银发专家深入机关单位、乡镇医院、田间地头、商业街区,开展“‘五送’助发展,银发当先锋”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51次,受益群众达2.6万余人次;助力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助推发展设施栽培、有机蔬菜等新技术20余个,建立创业基地15个,指导打造“蛙声依旧 稻法自然”四甲好大米、海门山羊等特色农业产品;编撰《海门烈士地名传》《江海热土上的红色印记》《新鲜海门》《海门粮食生产发展简史》等书籍;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红色基因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组织理论宣讲团进农村社区,开展宣讲3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