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5 浏览量: 次 来源:泰州市姜堰区委老干部局
2023年以来,泰州市姜堰区委老干部局以实施银发引“堰”归项目为抓手,组织老干部以情暖人、以情聚人,坚持在“找贤、暖贤、用贤”三方面同向发力,致力把乡贤中蕴藏的“软实力”转化成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多头多路“找贤”,深挖乡贤“富矿”潜能
银发引“堰”归,前提是发现“堰”、重点是找准“堰”,坚持多方联动,致力把乡贤聚起来。一是用足部门优势。借助走访慰问离休干部契机,与全区92名离休干部进行深入交流,发掘各类乡贤46名。二是用好独特力量。充分用好离退休干部这支有能有闲的独特力量,组建“银发专班”,对全区13个镇街、262个村居进行了广泛摸排,发掘乡贤495名。三是用活关键人群。充分发掘“师生情”“医患情”等特殊情感枢纽的优势作用,找准老支书、老教师、老医生等关键人群,动员他们,积极参与项目,用他们的老感情、老面子,发现乡贤146名。
用心用情“暖贤”,激发乡贤奉献热情
想要“堰”归,就得像对待亲人一样,以最优的服务,暖好他们的心,延续他们最难舍的“乡愁”。一是服务好乡贤最牵挂的人。发动老干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模式,常态开展走访慰问,根据乡贤亲属的所急所难,在亲属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贴心式”的帮办服务,让各位乡贤在他乡更安心。二是办理好乡贤最牵挂的事。老家旁边的路、渠,是刻在乡贤记忆深处的印记,主动引导老同志收集乡贤在相关改扩建工程方面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确保将乡贤牵挂的好事办好。三是构建好长效服务的机制。构建与乡贤之间“从有来有往,到常来常往,再到来来往往”的机制是“暖贤”的核心课题。从织密服务网络、厚植乡贤情谊、营造尚贤氛围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充实了服务乡贤力量,提高了沟通乡贤质效,加强了宣传乡贤力度,让乡贤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聚焦聚力“用贤”,释放乡贤反哺能量
让乡贤为家乡建设出资、出智、出力是项目的最终落脚点。一是推动乡贤“身归”。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镇街加强沟通联系,融合推进银发引“堰”归、“堰”归来项目,利用自身优势,与高校应届毕业生建立联系,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二是推动乡贤“资归”。动员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在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假日,组织开展乡贤恳谈会等活动,邀请在外乡贤返乡共话家乡未来,回乡投资兴业、助力家乡发展,牵头成立的13个乡贤爱心互助会,筹集爱心款264万元,在扶弱济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推动乡贤“智归”。围绕基层群众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以老干部为桥梁,吸引有专业技能的在外乡贤为家乡人民办好事、解难事。在老同志的促动下,2023年5月中旬,22名姜堰籍在宁医疗专家组团回乡为668人开展义诊;省农科院乡贤艾玉春推荐省内草莓种植首席专家常态挂联姜堰,协助推进香菇种植专家来姜堰担任科技镇长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