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3 浏览量: 次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委老干部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为深入推进“银发生辉”工程,凝聚离退休干部力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常州市武进区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桑榆进基层,治理当先锋”志愿服务项目,从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鼓励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相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注重顶层设计,突出一盘棋布局
为确保志愿服务项目切实可行、有效落地,区委老干部局深入多个部门和党支部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掌握志愿服务项目的供需情况和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的意愿,形成总体思路后,2021年,会同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制定《关于开展离退休干部“桑榆进基层、治理当先锋”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帮助矛盾纠纷调解、开展网格事项巡察、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培育良好风尚等五大项目主题,明确了实施项目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为开展“桑榆进基层”项目指明了方向。经过宣传发动,确定了首期在全区21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由区委老干部局牵头构建了“区—镇—村”3级志愿服务体系,各单位以老党员工作室、志愿服务团队等形式深入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首期试点项目累计开展活动487次、参与老干部633人次、服务群众14余万人次。
二、构建长效机制,突出全方位推进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为了能更好发挥“桑榆”力量,助力基层治理项目,区委老干部局注重点面结合,层层布局、系统推进。在区级层面,2022年发布了“桑榆”河长护航“武水”长清志愿服务项目,全区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体组建“桑榆”河长基层队伍15支,首批59名“桑榆”河长通过“日常+集中”相结合的巡河方式正式上岗,年内累计巡河65次,反馈问题21个,该举措被水利部官网、学习强国江苏平台等推介。在镇、街道层面,连续两年深化志愿服务,实施“扩试点、拓服务、提实效”三大举措,2022年新增试点村(社区)19个,2023年新增试点村(社区)17个。在深化项目的过程中,围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这个主题,打造志愿服务1.0版和与积分制管理相结合的2.0版,先后指定了11个试点开展专项探索,覆盖了城市老小区、安置小区、农村社区等多种类型,该项目接受了省委老干部局二级巡视员吕清的专项调研。“桑榆进基层”采取集中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活动每年由区委老干部局制定志愿服务活动计划,结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时间节点,协同有关部门(社团组织)统一组织、统筹安排;日常活动按照就近原则,引导和鼓励离退休干部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课题就地参与志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超过3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常态化参加志愿服务。
三、注重鼓励激励,突出示范性引领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区委老干部局坚持正向激励、注重大力培育和选树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和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自觉自愿投身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武进最美桑榆巡礼”活动,每年在武进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刊登宣传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近两年对“桑榆进基层”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予以鼓励和表扬,先后有13个优秀团队(工作室)、33个村(社区)、62名优秀个人获得殊荣。前黄镇退休干部孙英成立的前黄雅韵艺术团是一支“红色”文艺团队,他们自编自制《习语金句》手册,在党员冬训开展“送习语、学金句”活动,以离退休干部为骨干的永定社区“春、夏、秋、冬”文艺团队、邱墅社区“银杏老年快板队”等,常年活跃在社区天天乐、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群艺舞台上,发挥着“文艺轻骑兵”作用,打通理论学习的“最后一公里”。雪堰镇潘家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吴建达是潘家社区第三网络兼职网格员,他组织支部9位老同志组建“桑榆巡逻队”,围绕环境卫生、车辆违停、设施安全、群众诉求等开展社区巡查走访,参加社区“党员义工365”活动,服务对象已累计超过2000人次。有司法工作经验、懂法律专业知识的老干部积极参与各类调解工作,为维护一方和谐安定发挥余热,涌现出一批诸如洛阳镇司法所退休所长沈忠良、武进公安分局退休民警王锡忠、基层派出所“和事佬”严荣明等一批老同志,武进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陈台放在区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担任人民调解员已经11个年头,年均调解交通案件400多件,他们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