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要求,4月16日,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组织农业银发人才代表开展“建好‘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 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暨“瞄准农业新质生产力三个发力点”实地调研活动,发挥银发人才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能。
一线调研把脉问诊,把准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东洲“银龄号”助农“专列”载着9位农业银发专家驶向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生态+文旅”“科技+农业”“文化+产业”融合实践专题调研。在三厂街道中兴村,实地考察中兴文化园、乡村会客厅,听取村史沿革、产业发展及农文旅融合工作汇报,了解2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建设进展及拟建蔬菜保供基地规划;在常乐镇“A+”智能温室工厂,系统观摩生态科普研学区、鱼菜共生示范区、鱼菜共生水肥区、农产品价值提升转储中心、果菜种植区、数字农业科普走廊等六大功能模块,调研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场景;在常乐镇九龙岛文化湿地,实地考察农耕民俗展陈与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座谈研讨聚智献策,共谋农业现代化攻坚方向
在“建好‘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 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银发人才代表围绕“三个发力点”开展深度研讨。与会专家形成共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锚定“科技赋能链式升级、绿色转型系统增效、人才驱动协同创新”三大主攻方向,建议重点攻关数字技术集成应用、农业新品种选育、农机装备迭代升级等关键领域,同步强化绿色低碳生产标准体系构建、乡村实用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支撑性工作。常乐镇官公河村党总支书记黄俊亮向专家组汇报项目规划,计划以“农户种植+村集体收购”模式为牵引,组织村民发展特色种植,配套建设冻干食品加工厂,同步构建销售体系,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推动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深化机制长效赋能,凝聚银发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活动是凝聚银发力量、发挥老干部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具体实践,是深化银发人才工作的创新实践。下阶段,海门区委老干部局将紧紧围绕全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找准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深化东洲“银龄号”助农“专列”平台建设,建立“需求—资源”双清单精准对接机制,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产业问诊等技术服务,将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