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30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以“银青结对”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实践赋能,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共进格局,为新时代“银龄行动”注入澎湃动能。
多级联动聚合力,共筑“红色堡垒”
以各位老干部党组织为核心纽带,推动156个“夕阳红”党支部分别与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企业青年突击队、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结对,形成“一支部一特色”的联动机制。积极探索“银青双向赋能”机制,指导各级老干部党支部为青年提供“红色导师”定制服务、青年团体则通过“智慧助老”行动,帮助老同志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新媒体宣传等技能,不断激发结对共建内生动力。兴仁镇老干部党总支与镇团委联合成立“银青党史宣讲团”,在村居、学校开展巡回宣讲23场。川姜镇老干部党总支打造“银青创业服务站”,老同志通过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等,帮扶3家初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全域服务润民心,赋能“精神共富”
以“3+14+N”老干部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用好用活“江海艺术团”“金夕乐诵社”等12个涉老社团资源,通过课程共享、师资轮岗、管理联动等机制,推动老年大学与青年夜校“双向奔赴、优势互补”。依托各级校外教育辅导站,联合区教体局、公安局等部门单位,组织“五老”志愿者与青少年学生结对,组织开展红色研学、心理辅导等十大行动。在“庆五一·共绘劳动之美”书画联展中,90岁退休教师陈炳南与7岁学童的作品同台展出,展现两代人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陈兆如带领社区儿童创作劳动主题水墨画,将艺术课堂变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城乡协同育新人,共绘“振兴图景”
创新实施“银发人才库”建管用机制,统筹430余名老专家、老党员、老教师有序入库,夯实工作基础。聚焦石港黄桃、二甲葡萄等三农特色产业,联合团委发布服务清单、开展现场观摩、组织技术推广等活动,将银发人才所能与“新农人”所需精准对接。东社镇新桥村党总支书记王锐在老干部的指导下,引进高附加值水果种植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区农业农村局实施“银青结对·一线计划”,8对师徒每月深入田间地头,共同起草《智慧农业推广方案》,计划年内建设3个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治理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