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助力基层治理】南通如东:法润乡土暖民心
——如东县“不老松”法律志愿服务队筑起乡村平安防线

发布时间:2025-08-27    浏览量: 次    来源:如东县委老干部局

在如东县,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银发志愿者穿梭在街巷间,成为基层治理一道亮丽的“银发风景线”。这是一支平均年龄65岁的“不老松”法律志愿服务队,由32位退休法官、公安干警、司法人员及法律工作者组成。他们告别了昔日岗位,却未曾褪去法治热情,退休后坚持扎根乡村,将专业知识与为民情怀深度融合,为基层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法律“防火墙”。

扎根田间地头,法律服务“零距离”

为了帮助解决基层常见的赡养纠纷、婚育矛盾、土地承包争议等问题,“不老松”志愿者们把“流动普法课堂”搬到村头的大树下。没有严肃刻板的宣讲,而是与邻里拉家常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法律知识,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人心。哪里有矛盾萌芽,哪里就有“红马甲”的身影。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凭借丰富经验与赤诚耐心,以情理法交融的劝导化解心结。一次,志愿者们听说农资经销商错发农药致使农户稻田减产,纠纷一触即发,志愿者们迅速介入,在尊重双方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法律与调解艺术,成功化解了这场矛盾,赢得村民信服。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微信群的便捷性与即时性,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平台”。无论何时何地,群众只需在群里提出法律疑问,便能及时得到专业解答,真正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

精准守护“一老一小”,织密权益防护网

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不老松”们重点关注的对象。针对留守老人易受诈骗风险,近年来,团队联合派出所开设“防骗课堂”,剖析真实案例,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帮助独居老人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显著提升独居老人识诈防骗能力,筑牢“养老钱”安全堤坝。携手学校打造“法律小讲堂”,创新运用情景剧等鲜活形式,引导儿童清晰辨识校园欺凌,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为幼苗成长撑起一片法治晴空。此外,他们还吸纳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共400余人担任基层矛盾风险信息员,及时提供信息,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巡回普法赋能,激活乡村法治内生力

为进一步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围,“不老松”志愿者创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贴近生活的宣传。在岔河镇金河村,他们以一起子女拒绝探望老人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借助PPT演示,开启普法之旅。当讲到法律援助能帮助困难老人免费维权时,78岁的沈大爷激动不已,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维权有路”。在迎春社区,他们通过展示“闯红灯的代价”“头盔保命瞬间”等案例,直观呈现交通违法的严重危害和代价。这一场场银发与法治的交融互动,从“精神赡养”的温情守护,到“头盔佩戴”的细节叮咛,不仅为老年人筑起权益保障的“铜墙铁壁”,更是在乡村治理的土壤中播撒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种子。通过常态化的普法宣传教育,群众的法律意识显著提升,周边的村民已经从被动接受法律的“要我学法”,到主动寻求法治庇护的“我要学法”,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种子,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法治动能。

如今,“不老松”法律志愿服务队持续以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传递法治温度。他们以行动昭示,法治之光,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奉献之火,不随年岁增长而熄灭。这抹跃动的“志愿红”,正持续为乡村大地描绘着平安和谐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