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6 浏览量: 次 来源:
卜承祖同志是从江苏省政协退休的老秘书长,他心怀大爱、乐善好施,把帮助贫弱群体作为精神动力身体力行、影响后人。20多年来,匿名捐助100余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学生,帮助困难群众,累计捐款41万元。在80岁生日那天,他的弟弟宣布了他长长的捐助账单,他动情地说:“我从小失去父亲,是党和政府供我读书,把我培养为一名干部。今天是我生日,我要给孩子留下一点什么?房子、票子、金银珠宝?都不是。思来想去,我还是把这些账单留给你们,也许这就是你们无穷无尽的财富。”
“1+1”助学,圆了孩子求学梦
2000年5月,南京市妇联发起“真情呼唤1+1”助学行动,帮助面临辍学的农村女童重返校园。看到消息,卜承祖从每月不到3000元的工资中挤出2400元,以“左旭”名义寄给南京市妇联,捐助8名孩子。因地址、人名是空号和假名,经济早报记者经多方寻找皆无功而返,随即以《左旭,你在哪里?》为题寻找“左旭”其人,并赞扬了以“左旭”为代表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崇高品德。2001年11月,南京林业大学两名学生来到《现代快报》,反映他们无法继续资助一名贫困女生的情况。原来,高淳县石山村有一12岁女孩,名叫李叶萍,一出世便遭遗弃,被一个残疾妇女收养,但她家境很穷,小学4年级就辍学在家放鹅。现在同学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才找到报社求助。报社很快刊发《谁是爱心接力下一棒》一文,希望好心人接下这一棒。卜承祖含泪读完这则报道,立即到邮局以“左旭”名义给小叶萍汇去1800元。之后,他一直关注着李叶萍的成长,时常给她寄去钱物。多年来,卜承祖先后30余次以“左旭”名义汇款南京市妇联等单位,资助4万余元,帮助50余名学生重返校园。
2016年5月,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发起了“江苏省儿童慈善个人冠名基金”活动,他一次认捐10万元作为儿童慈善基金。前不久,传来喜报,卜老资助的30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他们夫妇再次资助每个学生5000元,计15万元学费。
扶危济困,慷慨解囊当“先锋”
卜承祖孙女艺术课老师俞国平单身一人,罹患肺癌后无人照料,他主动为其联系医院并给予精心照顾。俞老师生前留下遗嘱,将售房款赠送给关照过他的亲友,受赠者第一人即为卜承祖。当律师携5万元售房款找到卜承祖时,他谢绝了俞老师的好意,请律师将款项交俞生前所在学校。2008年5月,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第二天一早,卜承祖便冒雨来到省政协机关,交上1万元特殊党费。青海玉树地震,他再次交上特殊党费1万元,帮助灾区群众。2008年11月,卜承祖因病住进江苏省人民医院,认识两位农民病友。江宁西村的时维坤大爷急需手术,一时难以凑齐5000元手术费。卜承祖得知后,立即让老伴取钱帮其交纳了手术费,并拒绝时姓兄弟的执意还款。另一位来自安徽当涂的病友袁传文住院经济困难,卜承祖也资助他2000元补贴生活。2014年赴常熟考察,他了解到北门社区老人照料中心部分家庭交不起费用,他先后3次向该中心汇款12万元,用于补助老人伙食。卜承祖所在小区有十几位来自农村的保洁工和保安人员,孩子多、负担重,遇有生活困难的,卜承祖总是多接济一点,让他们在城里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每逢传统佳节,他都会和爱人一道为他们送上粽子、月饼、水果和年货。
卜承祖关心关注老年群体,任江苏省老龄协会副会长期间,多次参与“老有所养”、“社会助老”等专题调研,撰写的《努力实现更高层次老有所医》一文获全国老龄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
对子女,不打关照、不讲“例外”
90年代前后,卜承祖两个儿女双双考入名牌大学,儿子被分配到中山陵园管理局建筑公司工作,女儿被分配到南京某饭店当了一名普通职工。按当时规定,他们都应是干部身份。有人劝他:孩子小不懂事,机关稳定,还是安排他们到机关好。卜承祖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找人打个招呼,把子女安排到机关工作问题不大,但他告诫孩子:“我不能帮助你们,国家供养你们读大学不易,现在正是你们干事创业、报效国家的时候。”在他的鼓励下,两个孩子经过努力都小有成就。儿子创办了一家小有名气的文化传播公司,女儿则成为跨国公司的大区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