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3 浏览量: 次 来源:
这是一支重量级专家团队,现有会员340人,其中有202人具有高级职称、3名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是一支老当益壮的“银发天团”,目前最年长者91岁,最年轻的60岁,他们中有花甲之年的老科技专家、有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有救死扶伤的医卫人员。他们活跃于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发挥优势特长,传技术、送信息、办讲座、供服务,他们有个共同的“家”——常州市武进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常州市武进区老科协成立于1997年,23年来组织全区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被评为武进区“基层科协年度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老科协“科普活动优秀集体”、常州市老科协“先进集体”、江苏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之家”,2009至201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苏省老科协“先进集体”。
当好助力发展的“生力军”。组织会员发挥专长,为工业、农业、民生事业发展发光发热,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的300多名会员中,有60%以上的会员持续服务在基层一线。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高级经济师周秀生是中天钢铁集团高级顾问,他担任总指挥负责公司供电系统的扩建和技改项目,进行了五期(每期60MW)自发电工程,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育种精英、老年楷模钮中一是全国闻名的水稻育种专家,他参与育成的武运粳21号攻克了被称为水稻“癌症”的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虫害难题,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培育的武香粳、武运粳等系列30多个水稻新品种在苏浙皖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亿多亩,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150多亿元。
当好科技创新的“助推器”。科技创新是老科技工作者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事,“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讨不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的论述给了老专家们当好科技创新“助推器”的动力和鼓舞。逆境奋起、拼搏成才的工程师石听安参与一家企业的光源与照明电器产品的研发创新,奋发钻研成为颇有建树的电光源专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他推导出简单明了的补偿电容公式“C=K·I”为学界采用,被写入高校教科书。绿色使者、丰产卫士的植保专家傅华欣围绕新农药、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先后主持完成10多个课题试验研究,有8项成果13次获省、市、区奖励,他与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明的“一种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性诱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当好建言献策的“智囊团”。每年发动协会会员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当好“智囊团”,2016年以来,全体会员共撰写建言献策、调研文章59篇,获常州市老科协专家评审一等奖8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8篇。年近古稀、情系民生的杨志浩、杨建江分别撰写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区“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进一步净化农村不良风气的建议》和《关于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建议》等3篇建言献策类调研报告获区领导批示。关心企业发展、心系税收事业的费中兴围绕“减轻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课题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家税总局建言献策,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肯定和认可,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出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好全民科普的“宣传员”。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责任和使命,组织会员当好全民科普的“宣传员”。每年科普宣传周、科普宣传日,结合主题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发放科普资料。2016年以来共组织会员192人次为湖塘镇花东社区、翠竹新村、虹景社区等15个社区提供服务,发放20多种科普资料8100余份,义诊1380余人次;为100多所中小学校编印分发科普挂图1100套。2012年4月成立的“科普讲师团”,针对居民、农民、学生等不同的对象需求,每年定制包含养生保健,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推广,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应急避险等内容丰富的“宣讲菜单”,提供点单式服务。近五年来,讲师团共举办科普讲座168场,受众人数1.25万人。讲师团2次荣获省老科协“先进科普讲师团三等奖”,讲师团成员傅华欣、钮中一、张琴芳分别获得常州市“第二届十佳老有所为人物”“十佳老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志愿者”称号,16名会员先后被常州市老科协评为科普宣传先进个人。
老骥伏枥献余热,晚霞生辉别样红。在武进区老科协的组织带领下,深耕于科技工作战线的“银发天团”一直在路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