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泰州市姜堰区检察院老干部风采侧记

发布时间:2020-10-13    浏览量: 次    来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检察机关退休党员干部业务强、水平高、有阅历、有经验,通过加强组织引领,有助于老干部充分发挥余热,增添社会正能量。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检察院老干部支部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理念为引领,围绕新时代老干部支部工作转型发展积极探索,为老干部发光发热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涌现出不少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彰显新担当、新作为的老干部优秀典型。

以笔绘心   展现检察风骨

“清风两袖写青松,三水精神化育功;老圃秋容飞异彩,丹青誉检气如虹。”一幅《清韵高洁》图,寥寥数划却笔力深厚、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姜堰区检察院老干部工作成果及新时期姜堰检察精神风貌。

2006年从姜堰区检察院退休后,自幼爱画的潘宝洪开始钻研国画艺术,专攻画鱼兼花鸟山水画。十余年来,潘宝洪已经记不起用了多少刀宣纸,磨秃了多少画笔,但绘画技能和创作水平显著提高。他常说,国画易学难精,想要在技法上有所进步,不下点苦功夫是不行的,同时要注意不断总结,增强悟性,在临摹他人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高自己,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2013年,他就被姜堰区老干部大学聘为工笔画教师,充分利用参加画展、作品观摩等活动向名家学习请教,先后被全国书画家联合会,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泰州市美术家协会等吸收为会员,并于2014年当选为泰州市检察官文联理事,此外还兼任泰州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理事、姜堰区老年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

在坚持研习国画的同时,潘宝洪在创作上坚持注重结合检察工作特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先后创作《人与法犹如鱼和水》《高风亮节》《出污泥而不染》等高水平作品,多次参加“以竹喻检”等检察题材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姜堰区检察院和区文联曾专门为其举办个人画展,在泰州书画界引起积极反响,赢得好评如潮。其作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政法系统、检察系统和其他各类书画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有关机构和藏家收藏。荣获泰州市检察院、泰州市检察官文联举办的“致敬泰州检察20穗”主题书画类作品一等奖,在“喜迎十九大,弘扬法治文化”省级机关第四届“法治文艺周”文艺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

“尽管我已经退休了,但我仍然会努力为社会贡献余热,用画笔描绘壮丽的检察事业,让更多的人在欣赏国画、学习国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检察工作、关注检察文化。”潘宝洪如是说。    

以诚传薪   传承红色基因

现任姜堰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刁金盛同志,自2012年开始一直退而不休,参与编写姜堰《检察志》、梳理盘点本院固定资产等相关工作,为检察工作继续甘于奉献。此外,身为“五老”志愿者和姜堰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骨干成员的他,为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着积极作用。

姜堰是革命的热土,早在1927年就成立了党组织,也曾经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光辉事迹,2004年成立的姜堰新四军历史文化研究会,旨在传承革命精神,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退休后,刁金盛像在检察院工作期间一样,在研究会办公室认真驻点上班,参与编写了《历史印记》《古邑烽火—姜堰地区抗战斗争史》等红色历史书籍,宣传姜堰革命斗争历史,并作为宣讲团成员先后走进机关、学校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动参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因为开展活动需要,他还自己摸索学会了用PPT做课件。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和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刁金盛从网上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找图片、编写文字资料,将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情况整理汇编,制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系列展板,在学校开展革命宣讲的同时,进行流动展览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广泛好评。刁金盛说,研究会每年都向我区中小学校赠订《大江南北》等红色刊物,让红色文化进校园,革命精神代代传。为了节省经费,研究会用三轮车送书上门,既省了投递费,也确保杂志能及时、安全到达订阅单位。

“我个人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为革命历史拾遗补缺,服务红色文化宣传,这既是兴趣,也是责任。希望年轻同志们能够更多地了解革命传统和红色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检察事业薪火相传!”刁金盛谦虚地说。

以情动人   巧化社会纠纷

“老林,上次那件事多亏了你,现在对方已经答应赔偿了。”在开发区调解室,三水街道三舍村村民王某特地过来对姜堰区检察院退休干部、开发区人民调解员林汉周同志表示感谢。    

三水街道地广人多,随着经济发展,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2009年,三水街道办创新管理机制,聘请人民调解员帮助调解日常纠纷。林汉周之前在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工作,对调解工作有一定的经验,退休了不想在家闲着,所以就欣然接受了邀请。有人认为,调解工作繁杂琐碎,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林汉周却不以为然:“发生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情绪肯定都比较激动,作为人民调解员,一定要有耐心,要想办法和他们交谈,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

2016年5月,安徽人胡某在开发区某企业工作时被钢筋扎伤左眼,鉴定为工伤7级,由于该公司未给胡某交社保,得知胡某进行伤情鉴定后,便将胡某夫妻一同辞退,并表示不会给予赔偿。由于胡某家庭贫困,负债累累,承受不了打击,曾试图在该公司自杀。为了帮助胡某取得应有的赔偿,林汉周先后一个月跟踪调解该纠纷,不厌其烦地多次向公司宣讲法律法规,并积极开导胡某,最终,在林汉周的帮助下,胡某得到了20多万元的赔偿。为了表达对林汉周的感谢,胡某专程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多年从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经验,为林汉周做好日常调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他认为,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坚持依法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就一定能把这份工作做好。退休担任人民调解员以来,林汉周经常穿梭在街头巷尾,为居民调处矛盾。大到死亡案件,小到邻里纠纷,只要是群众请求帮助的,林汉周都会尽全力调解。近年来,由林汉周主持并调解成功的各类矛盾纠纷600多件,受到广泛好评,他多次被邀请到周边地区作经验交流。2017年10月,林汉周被表彰为泰州市首届“百灵”名人调解员。2019年,林汉周被司法部表彰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

“与民同心,与法同行”,林汉周表示,作为一名老检察人,他将继续扎根基层,努力发挥余热,为维护社会安宁做出应有的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姜堰区检察院老干部支部这个大家庭里,还有很多坚守初心、乐于奉献、热情昂扬的典型。调解室里,周春进依然活跃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一线;在抗疫战斗中,葛志明勇挑金河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重担;肖春林和钱爱国两位老检察业务骨干受聘担任“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刑事和解室”人民调解员,为刑事和解与涉法涉诉矛盾化解提供有力保障支持......站在新的起点上,姜堰区检察院老干部工作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进一步主动加强退休党员干部组织凝聚、政治引导、作用发挥和文化引领,努力书写令人满意的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