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百佳党员】一腔热情济贫弱   两袖清风传家风
——省政协原秘书长卜承祖

发布时间:2021-09-01    浏览量: 次    来源:省政协办公厅老干部处

卜承祖同志不忘初心使命,胸怀大爱、乐善好施,把帮助贫弱群体作为精神动力身体力行、影响后人。先后11 次被省委组织部、省级机关工委等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 年获中组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 多年来,他累计匿名捐款48万元,帮助100 余名失学儿童和困难群众。在80 岁生日那天,他动情地说:“我从小失去父亲,是党和政府供我读书,把我培养为一名干部,我要永远感谢党和政府。今天是我80 岁生日,我要给孩子留下一点什么?房子、票子、金银珠宝? 都不是。思来想去,我还是把这些‘账单’(捐款详情单)留给你们,也许这就是你们无穷无尽的财富。”

“1+1”助学,圆了孩子求学梦

2000 年5月,南京市妇联发起“真情呼唤1+1”助学行动, 帮助面临辍学的农村女童重返校园。看到消息,卜承祖从每月不到3000 元的工资中挤出2400 元,以“左旭”名义寄给南京市妇联,捐助8 名孩子。因地址、人名是空号和假名,经济早报记者经多方寻找皆无功而返。随即该报以《左旭,你在哪里?》为题寻找“左旭”其人,并赞扬了以“左旭”为代表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崇高品德。2001 年11 月,南京林业大学两名学生来到《现代快报》,反映他们无法继续资助一名贫困女生的情况。原来,高淳县石山村有个12 岁女孩,名叫李叶萍,一出世便遭遗弃,被一个残疾妇女收养,但她家境很穷,小学4 年级就辍学在家放鹅,在同学们的资助下得以复学。现在同学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才找到报社求助。报社很快刊发《谁是爱心接力下一棒》一文,希望好心人接下这一棒。卜承祖含泪读完这则报道,他立即到邮局以“左旭”名义给小叶萍汇去1800 元。之后,他一直关注着李叶萍的成长,时常给她寄去钱物。多年来,卜承祖先后30 余次以“左旭”名义汇款南京市妇联等单位,资助4万余元,帮助50 余名学生重返校园。2016 年5 月,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发起了“江苏省儿童慈善个人冠名基金”活动,他一次认捐10 万元作为儿童慈善基金。2019年,卜老资助的30 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他们夫妇再次资助每个学生5000元,计15 万元学费。

讲原则,成就“亲”“清”政商情

卜承祖以“坚持宗旨从政,求真务实办事,诚信宽厚交友, 风清气正做人”为座右铭。

1996 年春节前,某老总为感谢卜秘书长对乡镇企业的关心, 利用开会之机来到他的住地,掏出一个信封寒暄道:“过年了,也没买什么东西给您,一点小意思。”说完便转身离开房间。卜秘书长拆开信封一看,是一万元现金。第二天晚上卜承祖找到那位老总,婉言道:“为你们服务都是应该的,钱我不能收,希望你省下这笔钱,更好地发展企业。”经卜秘书长一番劝说,企业家愉快地收回这笔钱。20 多年来,他同那位老总保持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

1990 年到2002 年,因政协工作关系,过年过节往往会有金银手饰等礼物相送。对此他或婉言谢绝,或将贵重物品上交有关部门。工作配车期间,他公私分明,遇家人生病等紧急用车,及时向单位交纳相关费用。

扶危济困,慷慨解囊当“先锋”

卜承祖孙女艺术课老师俞国平单身一人,罹患肺癌后无人照料,他主动为其联系医院并给予精心照顾。俞老师生前留下遗嘱, 将售房款赠送给关照过他的亲友,受赠者第一人即为卜承祖。当律师携5万元售房款找到卜承祖时,他谢绝了俞老师的好意,请律师将款项交俞生前所在学校。

2008 年11 月,卜承祖因病住进省人民医院,认识两位农民病友。南京市江宁区西村的时维坤大爷急需手术,一时难以凑齐5000 元手术费。卜承祖得知后,立即让老伴取钱帮其交纳了手术费,并拒绝时姓兄弟的执意还款。另一位来自安徽当涂的病友袁传文住院经济困难,卜承祖也资助他2000 元补贴生活。2008 至2010年,汶川和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卜承祖各捐献1 万元特殊党费, 帮助灾区群众。

卜承祖所在小区有十几位来自农村的保洁工和保安人员,孩子多、负担重,遇有生活困难的,卜承祖总是多接济一点,让他们在城里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每逢传统佳节,他都会和爱人一道为他们送上粽子、月饼、水果和年货。卜承祖退休后,经批准任江苏省老龄协会副会长,继续发挥余热,为老服务。期间他主持的《努力实现更高层次老有所医》论文获全国老龄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

对子女,不打关照不讲“例外”

90 年代前后,卜承祖两个儿女双双考入名牌大学,儿子被分配到中山陵园管理局建筑公司工作,女儿被分配到南京某饭店当了一名普通职工。按当时规定,他们都应是干部身份,有人劝卜承祖还是将他们安排到机关好。但他告诫孩子:“我不能帮助你们,国家供养你们读大学不易,现在正是你们干事创业、报效国家的时候。”在他的鼓励下,两个孩子经过努力都小有成就。

卜承祖培养了一双优秀儿女,与他夫妇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卜承祖的老伴陈惠兰是一名老师、中共党员,更是一位贤内助。她亦母亦师,严格教育子女,卜家先后被南京市和上海铁路局评为“五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