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5 浏览量: 次 来源:
常州市天宁区青龙街道老干部党支部隶属于天宁区青龙街道党工委,现有党员18名。近年来,党支部通过“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属”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先后荣获常州市离退休干部“五好”党支部、常州市离退休干部“六有一提升”示范党支部等荣誉。
一、老有所学,筑牢理想信念基石基础
“一朝入党,终身向党。一朝宣誓,矢志不渝。”党支部释放光荣在党政治引领效用,引导老同志们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
切实加强阵地建设。着力打造“两个阵地”,专门建设占地面积约130㎡的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和电化教育党课教室作为开放式党组织生活专用阵地,并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确保支部工作有序运转、活动正常开展;针对老干部兴趣爱好和精神文化需求,抓好学习心得园地、文化摄影园地、书法绘画园地“三个园地”建设,设立“银发生辉”志愿服务站,打造老干部们开展志愿服务的指挥部和丰富退休生活的温暖港湾。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支部党员学习常态化,每月10日为支部固定学习日。积极开展老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不能及时参加集中学习的老同志,主动送学上门,将党史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对身体康健的老干部、老党员,邀请他们走上“紫荆先锋讲坛”、走到龙锦小学、走进青年企业家讲党史、话初心。开展分类学习,倡导老干部通过书面交流等形式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推动老干部学习党史走心走实、落地见效。
全面强化党内关怀。支部积极健全完善党内关爱机制,开展党内互助关爱活动,除每季度固定走访外,还加强日常联系,一旦发现有困难,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凡遇到老同志生病,支部都前往看望慰问;当老同志生活上遇到困难,支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真正做到“走”出实情、“访”出民意、“慰”出感情、“问”出真情,“暖”得人心。
二、老有所为,强化“银发先锋”作用发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党支部紧紧围绕“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责、得闲不享闲”的宗旨,与党同心、替党发声、为党点赞。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有声有色。依托“银发生辉”志愿服务站,成立丹心宣讲、初心讲述、爱心帮扶、智囊献策等七个小分队,开展政策宣传、爱心帮扶、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广大青龙“银发”党员行动在先、响应在先,主动宣传科学防疫政策,创作叙事诗《纪念一个特殊的春天》,关心关爱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干部,在党中央发出捐款号召后,支部党员带头捐款累计4450元。
助推基层发展尽心尽力。发挥老干部威望高、经验足的优势,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总结基层治理问题和不足。利用离退休老干部春节座谈会、中秋茶话会等契机,与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深入交流,多年来先后提出优化辖区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安置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加强横塘河周边环境治理等意见建议百余条,为推动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发光发热。
服务社会民生全心全意。近年来,支部带领“银发生辉”志愿者开展爱心帮扶活动,累计捐款近万元用于帮扶街道辖区的失独家庭、困难群众和青少年。发挥身为老街坊、老干部的优势和威望,主动加入社区“和谐促进会”,化解邻里矛盾,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向上级传达反馈,团结各方力量助力基层和谐。
创新结对“春雨行动”群策群力。针对大部分老党员不会用智能手机、玩不通“学习强国”、跟不上网络时代党建“新节奏”等现实困难,党支部积极思考实施“春雨行动”,提出改变老、中、青党员按年龄划分党支部的惯例做法,打破党员之间的代际隔阂,将老年党员的过硬党性、中年党员的丰富阅历与青年党员的活跃思维等特质结合起来,推动老、中、青三代优势互补,实现“银发生辉”与“青春添彩”交相辉映。
三、老有所属,确保组织管理规范有序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党支部不断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强基础、抓规范,助推老干部工作提质增效。
完善健全工作机制。支部坚持党的组织健全,“1+1”(即一名支部书记、一名挂职副书记)全程参加督导;“2+2”(两名支委委员、两名党小组组长)每月坚持召开会议;全年4次党课、1次主题党课、1次红色学习、1次民主生活会、1次民主评议党员会,规范有序推进老干部支部运转管理。
创新管理工作模式。结合实际开展“党员积分银行”,对老干部、老党员同步实施过程管理。年终梳理主要“加分项”内容,总结提炼老干部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分析主要“减分项”内容,针对短板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整改,形成党工委指导、支部领导、广大老干部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规范实施台账管理。对老干部服务和支部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围绕日常组织生活、特色主题活动、党建品牌打造等方面,建立完整工作台账。及时总结分析当前工作开展情况,客观评价活动效果,为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确保街道老干部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