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量: 次 来源:
佟嘉俊同志是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前辈,今年已88岁了。淮海战役前夕,年仅16岁的佟嘉俊同志参军入伍,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英勇战斗。1953年时任炮兵连指挥排长的佟嘉俊同志随所在部队入朝作战,并参加了迫使美国侵略者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金城战役。在朝鲜战场两次荣立战功,并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功勋章。停战后,随部队驻守“三·八线”,守护和平,并参加朝鲜战后恢复与建设,1958年最后一批撤离朝鲜回国。
以忠诚担当精神书写“老兵新传”。1982年,他从解放军一军一师炮兵团副团长岗位转业到徐州市检察院,历任办公室主任、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1986年,市委下达续史修志任务。党组决定,由佟嘉俊同志兼任院史志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撰写《徐州检察志》。这本志书要从民国初期(1914年)现代意义上的徐州检察制度写起,下限为1985年。时间跨度大,史料匮乏,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当他经多次调查,了解到抗日战争末期,日本侵略者进行文化掠夺,把大量徐州地区文史档案劫运到东北,准备通过海运运回日本而因抗战结束而未果,这批史料可能散落于我国东北地区。他立即率领院史志办的同志们开始“寻宝”之旅。历尽艰辛,几经周折,终于在大连市图书馆找到了这批史料。从而弥补了民国时期徐州检察制度的空白。历时三年圆满完成第一部《徐州检察志》撰写任务,志书被市委史志办公室评为专业志一等奖。佟嘉俊同志为彪炳徐州检察史,作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
把学理论悟思想作为一名老党员的“终生任务”。佟嘉俊同志注重理论学习,成为我院政治学习的楷模。1994年离职休养后,他仍然保持长期工作中养成的读书习惯, 27年来始终坚持自费订阅党报党刊,每天坚持收看收听《新闻联播》,是他长期养成的习惯,每天拿着放大镜读书读报,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即使他因病住院,也要求儿女把每天的报纸连同食物一起送到他的病房。去年他孜孜不倦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今年又开始通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他常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就是要学习一辈子,为党的事业奋斗一辈子,度过一个无悔的人生”。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去年在我院开展教育整顿并迎来庆祝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之际,院党组向佟老发出请他作抗美援朝事迹报告的邀请,他不顾长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左眼近乎失明的困难,拿着放大镜亲手写下了一万多字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回忆》手稿,并风尘仆仆赶到院里,充满激情地向检察干警作专题报告,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和深远历史意义。特别是他讲到归国前夕与长眠在朝鲜烈士陵园的烈士们告别的往事,讲者哽咽,听者落泪。声情并茂地报告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佟老的报告,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供了最生动的教材,激发了广大检察干警以志愿军英雄为榜样,努力打造徐州检察铁军的决心和信心。今年四月,他又收到驻徐王杰部队让他作抗美援朝报告的邀请。他不顾身体不适和已88岁高龄,怀着对人民子弟兵的一腔深情,用一周时间修改补充完善讲稿后,赶赴该部队作抗美援朝专场报告,他的报告深深感动了广大指战员,并在该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金秋染彭城”也详细报道了这次活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朱云燕在看望慰问佟老时,对老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模范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佟嘉俊老人思想品德高尚。他的老伴许大姐在四十多年前就患上骨髓症无法行走,四十多年来他与老伴相处以沫,始终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伴的生活起居。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子女都事业有成。佟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出了良好的家风。
“莫道夕阳晚,为霞尚满天”。从血与火的战场上走来的佟嘉俊老人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谱写着“最美莫过夕阳红”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