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6 浏览量: 次 来源:
王颍淮,原为淮安市淮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组织员办主任,2016年1月退休,现为淮安区老年大学临时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多年来,他坚持退休不退志,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老年教育事业中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和担当,受到了老年学员们的交口称赞。先后获得“全区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全区社会事业先进个人”“江苏省老年大学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一、主动作为,让初心永不褪色
该同志刚到老年大学时,担任副校长兼办公室主任。校部除了五名校领导外,没有一名工作人员,也没有办公打印设备,其他校领导不会使用互联网、QQ、微信等工具,学校的各种文字材料都要拿到校外打印社去印制。为此,他提议置办了办公电脑和打印设备,并发挥其“一专多能”的特长,既是领导又是文员,亲自打印各种文字材料,不仅便利了工作,还节约了经费开支。他还创办了校报、建立了校园网站和公众号,并承担采编、推送、内容更新等工作。学期总结、文艺节目串词、日常工作各种文字材料和表格,以及档案整理等,全由他一人完成,他经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到很晚才回家。在老年大学,他以“办让学员满意的老年大学”为追求,常怀敬老之心,恪守爱老之责,善谋助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经常巡课、巡查校园安全、卫生和落实校纪校规执行情况,善于听取老师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老年大学不通公交车给学员带来交通不便的实际,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通了老年大学公交专线,积极推动实施了学校停车棚扩建,多功能厅升级改造,更新了舞台、音响、灯光设备,安装了舞台电子大屏和室外电子大屏,以及即将实施的教学楼扩建工程等。此外,他还是区委特聘的党建督导员,先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镇村两级换届中担任指导组组长,认真履职尽责,并为基层组织委员和党务工作者做好传帮带,保证了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二、创新管理,让校园充满活力
该同志自到老年大学任职后,积极探索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深入思考并不断为学校注入文化内涵,精心凝炼了“寓学康乐,厚德载福”的校训,“择其所需,授人以渔,助之乐学,诲而不倦”的教风和“尊师爱校,勤学善思,互助互励,进取有为”的学风,为学校持续发展铸就了灵魂。为了切实规范教学与管理行为,他在老年大学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出台了20多项日常管理制度,保证了老年大学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开辟了校园文化长廊,实施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开展了智慧助老服务,先后建立了老年大学QQ群、微信交流群和老师班长工作群。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书画摄影作品展、诗词朗诵会、文艺演出、文体比赛等活动,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2017年老年大学成立临时党委,王颍淮同志担任临时党委副书记,他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组织工作的经验,制定了党委和支部职责、明确了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标准,进行了支部书记党务培训,指导各支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党建工作。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充分彰显,有声有色的活动,被人民网、共产党员网、江苏先锋网、凤凰江苏、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老年早报、老年教育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因势利导,让学员学乐有为
为充分发挥学员中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培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三有”老人。该同志身为主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把实施“银发生辉”工程、开展争当“银龄先锋”活动作为学员老有所为的实践方式,引导学员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以班级支部为单位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大节日和寒暑假期间,纷纷走进社区、乡村、特校、警营、养老院等单位,开展公益服务,成为弘扬长者风范、增添社会正能量的一支生力军。去年,引导学员助力抗疫争当模范长者,以“艺”抗疫举办线上音乐会15场次,创作抗疫诗词书画作品近百首(幅)、撰写抗疫报道30多篇被各级媒体采用,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行动20多人,为抗疫解囊相助捐款87232元,全年组织开展以送文艺、送诗词、送关爱、送春联、送民法典、送广场舞教学、送文明新风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基层活动80余场次,鼓励学员“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收获了丰硕成果,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校集体获奖1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3个、市级3个;个人获奖128个,其中国家级88个、省级18个、市级22个。在评先评优中,校集体分别荣获“全区社会事业先进单位”“全市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办学经验入选“江苏省老年教育办学优秀案例”“十三五时期江苏省老龄工作十大优秀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