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6 浏览量: 次 来源:
骆宏才,1953年6月出生,1973年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入党,先后担任过村支书、乡镇组织科长、乡镇人大副主席、纪委书记等职。2005年2月离职退居二线,2013年退休。多年来,他一直奔走在乡村振兴路上,发挥余热,活力满满。2019年被泰州市委宣传部等7部门授予“新乡贤”称号;2019年被姜堰区委宣传部表彰为“最美志愿者”;2020年被评为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
年近70岁的骆宏才,1983年,因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带头施行男性绝育手术,出现事故致左眼失明,他没有抱怨,毅然向组织保证“一只眼也不会落下工作”。38年来,他靠2个放大镜,从乡镇领导岗位到退休,一直兢兢业业为农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是《河横村志》的“总设计师”。沈高镇河横村是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旅游业蓬勃兴起。骆宏才一直想为河横的旅游业“添把火”。2018年9月,骆宏才主笔编撰《河横村志》,起早贪黑一年半,完成了25万字的手稿。他多次前往姜堰烈士陵园,翻找资料,挖掘河横烈士7名,丰富了河横的红色资源。他自掏腰包,请食客品尝“河横八鲜”等特色菜,真实记载了河横农家美食。2020年4月,河横村两委采纳骆宏才建议,将闲置厂房,改造为河横村史馆,由骆宏才主持布展,复活《河横村志》的经典内容。
他是协调镇村矛盾的“老娘舅”。2013年,泰州市燃料公司溱湖大道油库选址单塘村,少数农户恋旧阻挠拆迁,在最困难的时候,骆宏才主动站出来做工作。他挨家走访征求意见,说出项目落地的种种好处。村民老李不满安置方案,自选宅基地建房,施工时墙基塌陷,老李急得直跺脚,骆宏才拍着胸脯保证,“老李别急,房子造不起来,就搬到我家住。”骆宏才请来专业队伍连续苦战21天,稳住了墙基,感动了老李,也推进了拆迁进程。骆宏才真心为群众着想,善于换位思考,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矛盾。姜沈路拓宽、姜官路改造、启扬高速建设、纺织厂搬迁……现场总能发现这位乡村“老娘舅”的身影。
他是乡村扶贫助困的“慈善大使”。“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要善于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骆宏才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华杨村孤儿小梅家庭困难,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靠低保维持生活。骆宏才得知后,隔三差五就到小梅家,送钱送物,激励她奋发进取。天民村大学生小杨,父母双亡,去年暑假,小杨考取大学,拿不出钱,准备弃学,骆宏才知道后,主动为他代言,为小杨筹集善款8.3万元,解决了小杨的燃眉之急。防疫期间,骆宏才先后给2名孤儿、5名重病患者、36名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钱送食品。沈高镇党委政府称他是乡村扶贫助困的“慈善大使”。
他是乡村干部成长的“导航师”。“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农村强不强,就看领头羊”长期扎根农村的骆宏才深有体会,竭力为农村培养乡村干部。华杨村副支书袁爱成在做村干部前是跑运输的,启扬高速建设时与骆宏才相识。骆宏才欣赏袁爱成头脑灵活,舍得吃苦,果断向村“两委”荐贤,袁爱成从村民小组长干起,带动百余农户从事高效农业,共同脱贫致富。沈高镇农业助理、冯庄村党总支书记吴亚东对骆宏才也十分感激,认识骆宏才后感觉遇到了“伯乐”,进班子、入党、当会计、做主任、考取公务员。骆宏才一路引导、鼓励着吴亚东。如今,吴亚东带领冯庄村村民干得风声水起,正在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千亩示范基地。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骆宏才先后为沈高镇培养了10多名干部,让他们深深扎根农村,共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