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老骥伏枥守初心   “疫”无反顾担使命
高邮市离退休老同志战“疫”践初心

发布时间:2022-04-05    浏览量: 次    来源:高邮市委老干部局

在高邮,有这样一群老党员、老同志,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身着“志愿红”“网格蓝”,不怕吃苦,勇当先锋,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们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干部的奉献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传好接力棒,当好“引路人”。“出门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家里通风保持好,多消毒来勤洗手……”早上7点,老党员沈学余便准时来到高邮镇南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穿上“红马甲”,拿上移动音响,开始一天的流动宣传,他用地道的高邮话把通俗易懂的防疫知识传到小区的每个角落。沈老今年78岁,2002年南海社区成立时,便扎根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一干就是20年。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无论是入户登记排查,还是发放宣传资料,关停宾馆棋牌室,处处都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沈老所处的辖区内都是80年代所建楼房,无电梯无物管,入户排查需要爬楼,这对老同志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沈老迎难而上,爬一半,歇一半。春节以来,他协助排查辖区内居民763户,摸清中高风险地区返邮人员基本情况10多人次。“我对社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将尽我所能贡献一份力量。”二十载春秋,沈老的吃苦、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社区其他的退休老同志,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有十几名退休老同志踊跃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老党员王家和、闵宇健、宋臻、房秀华等以沈老为榜样,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废寝忘食,穿梭在社区的沿街商铺、背街小巷,忙碌于大规模核酸演练现场。他们表示,将接好沈老的这一棒,“疫”往无前,同心战“疫”。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高邮镇月塘社区,活跃着这样一支由20名老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叫做“蒲公英”党员志愿服务队。此轮疫情防控工作中,该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团队的核心凝聚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疫”线,让党旗在居民区、微网格高高飘扬。“社区号召,我来报道。”73岁的老党员曹建隆去年刚做完手术,省内多地疫情散发后,他立刻归队,主动“接单”,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70岁的老党员吴秀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自己与群众之间良好的关系,积极有效地传达上级有关防疫的政策、精神。清明将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群众向她咨询清明祭扫事宜,她耐心劝导对方通过“云祭扫”进行网上缅怀,取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疫情发生以来,68岁的老党员陈明每天骑着三轮车,手持小喇叭,穿梭于一街四巷128户、400多位居民家中。2月26日至28日连续三天,他用自己的爱心小三轮免费接送社区28位行动不便老人,往返于4公里外的高邮师范接种点,为老人接种疫苗保驾护航。“我们是蒲公英的一粒种子,吹得再远亦有根,党就是我们的根”。疫情面前,“蒲公英”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老党员们“疫”不容辞,勇“疫”前行。

全能“啄木鸟”,防疫离不了。刘正鸾是高邮市民观察团啄木鸟队伍中的一名老党员志愿者,天生一副热心肠,胸怀初心使命,坚持投身志愿服务15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闲不住的刘大姐”。疫情期间,在她随身携带的手提袋里装满了各种资料:扬城扫码通、防疫宣传单、疫情入户调查表……调查表上一条条、一页页、一本本记录的不仅是她每天的志愿足迹,更是她每天对待疫情防控工作的态度。3月17日,暴风骤雨席卷高邮,最低温度降至3摄氏度,“刘大姐”拎着她的手提袋,顶着风雨、冒着严寒逆行向前,成为城市最坚定的守护人。“啄木鸟”志愿队成立于2010年,队员均为退休老同志,有一半是党员。此前,志愿者们化身城市这棵大树的“啄木鸟”医生,助力文明城市建设。疫情肆虐,全能的“啄木鸟”志愿者们又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像“啄木鸟”一样,发现并帮助清除影响疫情防控的盲点、漏洞。疫情期间,“啄木鸟”团队还创作了队歌,“我们来自邮城的四面八方,我们虽然退休离岗,却志愿重新上岗,为城市建设奉献余光,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以此激励队员增添正能量。这个平凡的团队,细致地做好疫情防控的每一件小事,扎紧“口袋”,严防死守,“疫”气风发,“疫”无反顾。

“高邮平安,大家平安,我才心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高邮的老党员、老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守初心、践初心,共同战“疫”,守护大家深爱的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