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2 浏览量: 次 来源:丹阳市委老干部局
今年以来,丹阳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旗‘镇’红、‘丹’当先锋”工程,以“助力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助学帮困”三大行动为抓手,精心打造一批“银发先锋”志愿服务站、老党员工作室、大爱之星,鼓励老同志发挥余热,进一步擦亮老干部“银耀曲阿”志愿服务品牌,为丹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社区治理”先锋行动,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疫情期间我不能上门来看你们,你们要做好防护,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今年11月中旬,丹阳疫情发生后,丹阳市城管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徐汉良,给结对的云阳街道凤美新村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打电话,特殊时期也不忘关心困难群众。 徐汉良是丹阳市千余名参与社区治理的离退休干部之一。
为推进实现银发一代“新作为”,丹阳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融入基层治理模式,调动离退休干部党员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为守护一方、治理一方献智出力。目前,丹阳已有22支银发志愿者队伍与村(社区)进行结对,不定期参与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法律知识宣传等工作。
“乡村振兴”先锋行动,擘画兴农富民“新图景”
今年66岁的周铭成,是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原作物栽培站站长,掌握着专业的农业技术,退休后加入了丹阳市银发人才服务中心老专家团队,经常受邀到各地为农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授课。“我和周老就是在十多年前我们镇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上认识的,之后他就成了我们农场的‘技术顾问’。”丹阳市珥陵镇超群农场负责人徐先忠介绍。自认识徐先忠来,周铭成只要有时间就到他的农场现场指导,平时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传授施肥、防病等技术,而且还帮助其跑市场,与有关米业公司对接,开展优质优价订单种植收购,探索出一条稻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使农场的水稻种植效益大大提高。在丹阳,还有许多像周铭成这样的老同志,由他们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银发人才志愿队达20余支,已成为丹阳推进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
“对于农业技术人员来讲,不下地,怎么知道地里适合种什么?”这是丹阳市农业农村局老年人才服务分中心成员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退休后,吉生林、姜菊梅、秦金锁、吴俊等老专家没有停止对农业技术的研究,继续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相继与位于丹阳司徒镇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对接了7个项目,并定期开展“巡诊”;为迪飞生物技术“高效循环农业项目”等一批农业项目的建设发展当参谋献良策,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项目论证、人才招引等服务工作。
目前,围绕乡村振兴,丹阳市委老干部局已组织乡镇和农业系统13个老年人才服务分中心的银发人才,与18个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对接,帮助协调项目引进60余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余场次,培训近6000人次。
“捐资助学”先锋行动,携手共筑关爱“成长路”
“开发区机关老干部党支部做的真不错,要向他们学习啊”“教育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贫困助学方面也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不容易啊”……11月4日上午,位于丹阳经济开发区大泊社区的玉汝于成慈善基金会总部热闹非凡,30余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文体协会分会的负责人怀着对助力贫困学子的热情而来,参加“99公益日”募捐表彰大会。活动期间,共有56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参与捐款,捐款总额达153574元。捐款活动结束后,丹阳市人社局、财政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等10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还走进校园,与困境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持续释放老同志助学帮困正能量。
自2020年开始,丹阳市委老干部局围绕“捐资助学”公益事业,联合玉汝玉成慈善基金会开展一年一次的“99公益日”捐资助学活动。三年来,丹阳市老同志累计参与助学帮困公益活动13000人次,筹得爱心捐款65万余元,资助困难学子85人,其中16位受助学子顺利考入理想大学。老同志的每一笔捐款,不论数额大小,都汇聚成了爱的暖流,滋润着受助学子的心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