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刘元勋:老有作为做贡献   踔厉奋发续华章

发布时间:2024-06-20    浏览量: 次    来源:丰县县委老干部局

6月3日的下午,在徐州市丰县首羡镇便集村,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正在一间普通的小屋忙碌着:收拾桌椅、整理书籍、打扫卫生……

5点左右,当地及周边村庄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来了。老人微笑着招呼他们坐下,不一会儿,屋里就传出琅琅读书声。这样普通的一天,老人已坚持7年,这间屋子在当地也有一个特定的名字“老有为书屋”。

老人名叫刘元勋,今年71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刘元勋就一直耕耘在教育园地里,2013年退休。

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刘元勋,桃李满天下,和孩子们结下了深深的情缘。退休后心里仍然惦记着学生们,还是习惯去学校门口转转,听听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渐渐地他发现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输出,儿童成长中的亲子教育出现中断或缺位,村里的孩子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后,不是三三两两地拿着手机打游戏,就是追逐打闹,有的甚至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刘元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定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倔强的刘元勋说干就干,他把自己存折里省吃俭用的四万多元全部取了出来,把原来的老房子整修一新,添置了课桌、椅子、书架和2000余册的图书,在一穷二白的窘境下办起了便集村第一个“老有为”书屋,并免费开设“四点半课堂”,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写作业,辅导他们学习书法、为他们讲故事,成为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书屋建成后,爱心活动和公益事业成了这一家人生活的主旋律,孩子们被奶奶爷爷陆陆续续送来,书屋热闹起来。几年间,刘元勋无偿地向村里8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课程辅导,把书屋“经营”得红红火火。已泛黄的留言本里,有一名学生的留言:“是您让我有了家的温暖,是您让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书屋的孩子们,已有36位分别考入丰县初级中学和创新中学。”谈起这些孩子,刘元勋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刘元勋和他的家庭心怀大爱、身体力行,用一次次援手、一本本图书,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让善行流淌进每一个人的心间。他的老伴说:“建这个书屋他把4万多的积蓄都用掉了,为了这件事我没少和他吵,但后来我看到村里孩子和乡亲们的笑脸,就不再阻止了。他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不能让下一代也没文化受穷。办好书屋,让孩子们每天来看看书是他的一个梦想。”

刘元勋经常说,“自己从一个乡下苦孩子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全靠党的培养,饮水当思源,我要在有生之年传递给孩子们温暖和永远奋斗的力量!”2023年6月,刘元勋被徐州市委授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2023年8月,刘元勋又有了一个新身份,他在首羡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换届改选中以高票当选为书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身作则,用满腔的工作热情,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促活动,积极引导支部老党员投身到化解邻里纠纷、提升镇区环境、解决居民困难、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工作赢得了组织上和老同志们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