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陆云惠:在调解一线彰显“银龄担当”

发布时间:2024-08-20    浏览量: 次    来源:涟水县委老干部局

“没啥好宣传的,都是分内之事。”日前,在涟水县涟城街道东门社区“银龄调解室”,陆云惠快言快语道。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被群众誉为“司法110”的陆云惠,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0多年,在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和法律保障工作中,用一件件小事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一腔“热情”,退而不休献余热

2019年初,陆云惠从涟城街道司法所所长岗位上退休,随即成立陆云惠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并且在东门社区等6个社区(村)设立“银龄调解室”。几年来,她不分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有呼必应,平均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2020年3月的一天晚上,陆云惠刚刚调解完一起赡养纠纷,到家不久就接到涟城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原来,一对离异夫妻为看望女儿问题发生争执,女方因想陪女儿住一宿被拒绝,扬言要跳楼。无论民警如何劝说,女方始终坚持要陪女儿住一宿。陆云惠到场后首先把男方支开,单独做女方工作。“我也是做母亲的,你想陪女儿的心情我十分理解。你如此爱你的女儿,你死了以后女儿没有妈妈怎么办?”就这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解,女方心情逐渐平复,表示不再坚持。陆云惠调解结束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钟。

一套“宝典”,老有所为解民忧

时间回到2000年1月,陆云惠成为涟城镇(现涟城街道)司法助理。为了尽快胜任工作,“半路出家”的她立即报名参加南京大学法律本科自学考试,仅用两年半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多年里,陆云惠在干中学、学中干,练就了一身本领,逐渐由一个调解方面的“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她创新总结的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四联机制”,矛盾纠纷、治安问题、不稳定因素滚动“三排查”机制以及法治宣传教育的“宣调融合工作法”,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辐射教育法”,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亲情帮教法”等一整套“陆云惠工作法”,特别是针对矛盾纠纷的“五心调解法”,成为做好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的“法宝”。20多年来,她先后开设法治教育讲座143场,开展“以案说法”4000多次,解答法律咨询20000多人次,挽救、矫正失足青少年149人,教育感化90多名有暴力行为和倾向的人员,挽救12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一次“劝导”,解除心结暖人心

2020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陆云惠在县法院协助调解一起纠纷后,在大门口看见一位老太太拦在执行庭的车前,并掏出随身携带的农药倒进嘴里。陆云惠快步上前抓住了老太太握药瓶的手,说:“大妈,千万不能咽下去,赶紧吐出来!你不是有冤吗?你要是喝药死了不是冤上加冤吗?”老太太抿着嘴,一脸疑惑地望着眼前的人。陆云惠又劝道:“大妈,我是专门从事调解工作的,不管你有多大的冤,我保证免费帮你申。请你相信我,赶紧吐出来吧!”陆云惠的真诚感动了老太太,她将信将疑地吐出了嘴里的农药。原来,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因赡养问题发生纠纷,小儿子拒不执行判决被法院拘留了。后来,陆云惠协助法院调解了这起执行案件,同时处理好了老太太的赡养问题。老太太感激地要认陆云惠做自己的干闺女,直到现在,她们都相处得像母女一样。

一声“妈妈”,无私付出获褒奖

在涟水,不管哪个企业招工,陆云惠都会第一时间带着她的“亲戚”们“赶场子”。这些“亲戚”不是别人,正是她帮助的社区矫正对象。19岁的社区矫正对象江某缺少家庭关爱,陆云惠不但在思想上开导他,在行为上引导他,还在生活上关心他,帮他在本地的鞋帽厂找到了工作。2021年8月19日,解除矫正那天,陆云惠专门带他到商场买了一套新衣服,并叮嘱他:“以后要遵纪守法,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管来找我。”闻听此言,江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跪在陆云惠面前,泪流满面地喊道:“妈妈!我以后保证不再犯法了!”近几年,陆云惠帮助和挽救了迷途青少年30余人,其中还有不少外县、外市的。

从“陆大姐”到“陆阿姨”,从“陆妈妈”到“陆奶奶”。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心中的爱。“调解工作虽然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后还能为社会、为群众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特别是能使许多家庭恢复和睦,再苦再累也值得。”陆云惠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21年12月,陆云惠还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