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研究

你的位置: 首页-学习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用活用好银发人才资源
为中国式现代化武进新实践贡献银发力量

发布时间:2023-07-25    浏览量: 次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委老干部局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离退休干部是广大老年人口中的“关键少数”,他们政治素质高、党性修养好、工作经验丰富、专技能力过硬,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是助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委老干部局以用活用好“银发人才”资源为抓手,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优势作用,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武进新实践贡献“银发力量”。

一、聚焦“精专”,建好“银才”资源库

坚持高起点建库。按照“政治素质过硬、甘于担当奉献、能力素质突出”的要求,在全区近万名离退休干部中遴选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具备发挥优势作用的意愿和时间的“银发人才”。2022年11月,常州市首家银发人才库“龙城‘银’才”武进库正式揭牌成立。水稻育种专家钮中一、家庭教育专家包丽娜、国家一级美术师汤德胜、正高级政工师盛锡金等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叫得响、有威望的老专家纷纷加入武进银发人才库。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36名银发专家,涉及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农业、党建、法律、管理等领域,56.6%的入库人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正高级职称18名,副高级职称34名。武进银发人才库成为了全区老党员、老干部的资源高地,也为银发人才发挥所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落实科学化管理。注重做好银发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每位入库人才建立档案,充分掌握银发专家的个人专长、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尤其注重了解银发人才的个人需求和意愿,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银发人才的所能所愿与党委政府的所需所盼有效结合,确保全区银发人才库建得起、用得好、有实效。在建好区级银发人才库的同时,认真指导各镇(街道)和农业、教育、卫生、司法等主管部门,在本地区、本部门中建立老干部工作室、老党员驿站、志愿者团队等,有效促进银发人才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有序铺开、不断向纵深发展。2020年9月,区法院“老法官法律调解团”等6个团队获得全区首批银发生辉团队授牌命名。今年,还将命名第二批银发生辉团队。库、室、站、队的建立完善,进一步激活了全区银发人才的活力、畅通了施展才华的通道,让银发人才在服务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再提升,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

二、统筹“内外”,扩大“银力”辐射圈

立足本地,用银发资源助力武进发展。坚持以项目化手段推动离退休干部服务基层治理。从2021年起,在全区持续开展“桑榆进基层,治理当先锋”志愿服务项目,引导离退休干部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报到,亮身份、做表率,在家门口以“微志愿”的方式服务基层治理,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南夏墅街道“南风桑榆”服务队、高新北区城中花苑小区张丽英“解忧小屋”、湖塘镇南街社区“老街红枫”志愿队、洛阳镇马鞍村“沈忠良调解工作室”、前黄镇文艺轻骑兵“雅韵艺术团”等一批以离退休干部为骨干、吸引更多老年人广泛参与的团队组织,积极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优势作用,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基层治安巡逻、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积极发光发热,为武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银发力量。全区常年有3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常态化参加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了离退休干部“压舱石““连心桥”的作用。湖塘镇永定社区银晖党支部“银发生辉”志愿服务队、武进“桑榆”宣讲团以及退休干部万军、包丽娜、徐亚新等多个团体(个人)获得了省、市、区的表彰奖励,也充分彰显了武进离退休干部“忠诚慈爱,乐活有为”的精神风貌。

向外拓展,用银发温暖提升武进力量。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对口协作战略部署,组织银发人才发挥作用、助力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组织全区老干部、老专家代表深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开展为期一周的“银发人才进安康,苏陕协作共发展”活动。活动中,武进区湖塘镇永定社区“银晖”党支部与汉滨区安火路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签订联建协议。区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傅华欣对当地水稻种植方面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咨询解答。区老科协和科协老干部党支部为大竹园镇捐助科普图书款1万元。全区66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大竹园镇九年制学校的66名成绩优秀、生活困难学子捐助39600元助学款。区教育局退休干部包丽娜老师为山区的孩子们做《人生从这里启航》专题讲座,鼓励他们胸怀梦想,持续为美好明天努力奋斗。武进区政协原副主席、区老科协会长倪晓谦为汉滨一院的科室主任、医生骨干分享医院管理经验,卞晓星和张琴芳两位老专家深入病房一线,手把手、面对面地为汉滨一院的医生进行业务指导等。短短一周的时间,武进银发人才代表团围绕党建交流、科技助农、爱心助学、医技为民四个方面,深入汉滨的机关、乡村、学校、医院,送服务、送技术、送经验、送爱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汉武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为苏陕对口协作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桑榆红”。

三、致力“青蓝”,彰显“银晖”聚合力

聚焦专技能力传承。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专业能力优势,以返聘留用、牵手结对、业务指导等多种方式,答好新老传承新课题,把老专家的经验留住用好。武进医院神经外科创始人卞晓星退休后,他以留用方式继续为医院、科室和病人贡献自己的所学所能。他每周上专家门诊及查房,指导科研、手术、病例讨论、疑难重危病人的救治等,同时担任医院教学督导,督促指导年轻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如今,武进医院神经外科从无到有,并创成了常州市重点专科。江苏(武进)水稻育种研究所退休干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钮中一,退休后,他谢绝其他单位的高新聘请,选择留在原单位,续写育种梦想。他带领育种团队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育种的科技含量,提高选择精准度,缩短育种年限,12年间育成了13个水稻新品种,深受农民欢迎。钮老带领的这支老中青结合、拥有7名硕士、1名博士的团队,成为了江苏省农业科研创新团队。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正是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老专家们,武进的各项事业在薪火相承中不断前进发展。

倾情武进新才培育。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生导师”助力新一代武进人成长成才,是武进区委老干部局发挥银发人才优势作用的又一探索。2022年,牛塘镇青云村试点开展“银发育新人,修身修未来”项目,以青云书法社、青莲阅读社、青雅艺术社三支青少年修身社团为载体,组织镇、村退休干部担任当地新市民子女的“人生导师”,以“贴心人”的方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移动财富”,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23年2月18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视察武进关工委工作时,对牛塘镇青云村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2023年6月,依托“武英”奖励基金,开展“银青牵手助成才”项目,为武进的吸才、引才、聚才、育才工作贡献离退休干部的力量。区委老干部局精心挑选全区近三年退休的、具有较高威望与能力、愿意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科职领导干部,与武进区优秀高考学子进行牵手结对,从他们入大学起至他们大学毕业,持续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他们厚植家乡情怀、传承奋斗精神,鼓励优秀学子早日学成、报效家乡。首批优秀高考学子的牵手活动将在今年8月正式启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武进区委老干部局将紧紧围绕新时代老干部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载体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主动把离退休干部的优势作用与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有效融合,用好离退休干部资源宝库,让银发力量闪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武进新实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