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7 浏览量: 次 来源:泰兴市委老干部局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加之离休干部高年龄段、高发病率、高重病率“三高期”的到来,离休干部公费医疗报销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泰兴市创新离休干部公费医疗“费用占比包干”模式,提高了离休干部医疗质量,方便了离休干部就诊转诊,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了离休干部及其家庭的广泛赞誉。
提高医疗定额包干标准。自2012年起,泰兴市离休干部医疗管理实行“定点定额包干”方式,由离休干部本人从四家市立公立医院选择一家作为定点医院,每年按一定的人均标准定额包干,超支部分由定点医疗单位承担。长期以来,医疗定额包干标准偏低,影响了医院的积极性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据此,泰兴市将离休干部年人均医疗报销定额包干标准提高了一倍,而且实行当年“减人不减额”,保证了医疗资金的充足投入。
创新费用占比包干模式。会同市财政、医保、卫健等部门多次会商研究方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了《泰兴市离休干部医疗报销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离休干部医疗报销费用由市医保局参照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进行扎口管理。财政部门按季度将定额包干经费汇入医保中心账户(每年前三季度预拨,第四季度决算),医保中心对医疗费用进行审核,按照报销额度的80%拨付各有关医疗机构,其余20%作为医疗包干风险金,待第四季度年终决算时,根据包干决算的具体金额拨付。全年发生的医疗报销费用超出定额部分,由发生费用的各医疗机构按医疗费用占比共同承担。
实现就诊转诊自由。以前实行“定点定额包干”模式,离休干部每年需要选择定点医院,定点医院选择后,该离休干部年度医疗费的结算就归所选医院,因病情需要转诊时,医院考虑经营收入,会出现“惜医”“惜转”现象,离休干部转院比较困难。推行“费用占比包干”模式后,所有公立医院共同承担离休干部的医疗服务,形成了为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共体”,取消了离休干部与定点医院的依附关系,使得离休干部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可以自由就诊转诊,方便了离休干部看病就医。
免除费用垫付压力。以前实行“定点定额包干”模式,离休干部转诊后,需要向转诊后的医院个人垫支医疗费用,然后回定点医院报销,遇到重症患者,巨额的垫付资金让离休干部家庭不堪重负,给离休干部及其家庭带来困扰。推行“费用占比包干”模式后,医院之间通过医保部门结算医疗费用,不再存在个人垫付大额医疗资金现象,切实免除了离休干部家庭垫付医疗费用的压力。
严格日常管理督查。市卫健、医保等部门对离休干部医疗和费用报销实行严格管理、严格审核。市医保局将离休干部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监管范围,负责日常稽查监管,稽查监管工作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包干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坚持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杜绝冒名顶替,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发挥最大效用。市委老干部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按季度进行督查,一旦发现违规医疗,依纪依规对医疗机构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推行“费用占比包干”模式当年,全市在本地发生医疗费用的离休干部204人,涉及公立医疗机构18家,医疗费同比减少了244.8万元,人均年医疗费降低了15.4%,核减违规医疗费46.5万元,离休干部公费医疗工作迈上了健康可控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