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6 浏览量: 次 来源:常州市委老干部局
常州市积极把握离退休干部群体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类推进各领域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离退休干部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分类推进组织设置。着眼市级机关单位“应建尽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要求尚未单独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机关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尽快组建,去年以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单独新建8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着眼社区“能建则建”离退休党支部,鼓励单独组建的同时,结合社区实际,按照“在网格化结构中,不打破原有建制格局,只要离退休党员占大多数就可合理建”的“网格化组建”方式,在老党员相对集中的社区,推动成立社区离退休党支部,隶属于社区党委(党总支),目前,已单建社区离退休党支部6个。从“利于活动、便于管理”的原则出发,推动离退休党员数量较多的支部规模适度、优化设置,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原有退休党支部按规范程序调整为三个,调整后每个支部人数减少为44人左右。围绕促进老有“所医、所养、所教、所学、所乐、所为”,从组织设置、职责定位、活动载体、制度规范、隶属关系等方面,推进学习型、文体型、公益(余热)型、医养(颐养)型等功能型离退休党组织设置,目前建有功能型离退休党组织24个。
分类明晰隶属关系。要求“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所在单位履行主体责任,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纳入本单位党建格局,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发挥社区对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延伸和兜底作用,对社区单独成立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强化领导责任、指导力度;对功能型离退休党组织,围绕打造惠及更多老同志的“家门口的党组织”,让老党员就近过组织生活、参与各项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和离退休干部党员“两个积极性”。 新北区三井街道(原河海街道)世茂香槟湖社区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开设“银龄心声”学堂、打造“银龄先锋”志愿服务团队、开展“银龄四季送祝福”等活动。对活动学习场所、志愿服务组织、社团组织、养老机构等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要求主管单位加强日常管理。“学习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隶属于组织学习、教育的单位党组织,接受管理,如常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晚霞”党支部,由常州市委老干部局党总支批准设立,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日常管理。其他如“文体型”离退休党支部由党员主要活动地的党组织批准成立,负责日常管理。“公益(余热)型”离退休党支部根据队伍特点,隶属于相关涉老组织或主管单位指定的党组织。“医养(颐养)型”离退休党支部隶属于所在养老机构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
分类明确职责定位。在突出政治建设,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有效落实的基础上,根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成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强化组织建设。单独成立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要求制度化开展好学习活动、按期换届、书记选配、在职党员党支部副书记或联络员制度等;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侧重做到党的意识不弱化、党员标准不降低、党内生活不脱离,组织集体活动、发挥“银发作用”等;企业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要落实政策宣传、发放资料、通报情况、定期联系等制度。功能型离退休党支部中,“学习型”支部着力在加强理论学习、政策宣传、时政教育、专业拓展等“老有所学”方面开展工作;“文体型”支部着力在经常化、特色化、联合化、灵活化组织各类活动,促进“老有所乐”方面开展工作;“公益(余热)型”支部着力在强化党建融合、主动参与、银发生辉等“老有所为”方面推动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医养(颐养)型”支部着力在牢记党员身份、组织健康交流、鼓励“互助养老”、推动沟通协商等“老有所养”方面助推老同志安度晚年、颐养天年。
分类推动作用发挥。推行“党支部+社团协会”“党支部+志愿团队”“党支部+文体团队”等做法,积极创设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探索在街道(乡镇)、社区和老干部社团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创建一批“老党员工作室”“老党员工作站”等,以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具有优势专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带头,带动身边老同志踊跃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武进区湖塘镇永定社区成立 “银晖”党支部,以支部党员为骨干,逐步形成“党支部+阳光议事园”“党支部+阳光林文体服务中心”“党支部+‘四点钟学校’”等“老有所为”体系。不断强化各类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搭建务实管用的平台,不断拓宽老干部发挥优势作用的渠道,推动在学校、社区、乡村、福利院、养老机构以及公共服务场所等开辟志愿服务站点,打造有需求、接地气、聚人气的服务项目,增强志愿服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钟楼区永红街道锦阳花苑社区“邻里亲”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合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党工委、关工委和市老科协等单位及涉老组织,整合常州市星原公益等社会组织资源,重点开展“永红银耀格桑花”项目,与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党支部共建“永红银耀格桑花”成长辅导站,先后开展格桑花科普小讲座、格桑花读书会、格桑花成长支持小组、常爷爷常奶奶志愿结对等服务,助力藏族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