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8 浏览量: 次 来源:启东市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启东市近海镇近海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始终围绕“六好”建设要求,明确创建目标,细化创建内容,创新“五度”工作法,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到党的意识不弱化、党员标准不降低、党内生活不掉队,持续引领离退休干部坚守初心,为区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一、以政治涵养为首,保持学习教育力度
近海镇近海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始终把老党员的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确定每月15日为固定学习活动日,党员出席率不少于90%。不断拓展学习内容,结合时代主题和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按照时间节点按时推进学习活动,帮助老党员养成学习习惯。持续改善学习方法,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集中学习变为分组讨论,组织老党员开展谈体会、提建议,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坚持创新学习模式,充分利用老干部实境课堂、红色研学路线等教育资源,定期组织老党员参观烈士纪念馆、镇退役军人事务站、清白传家访等教育基地,引导老党员政治正确、信仰坚定。
二、以夯基垒台为要,提升班子建设高度
区镇党(工)委始终围绕“四强”支部书记标准,通过组织选派与民主选举,配强支部“领头雁”。支部书记龚汉兵在组织领导方面真抓巧干,在志愿服务方面担当表率,带领支部党员同心同行。吸纳有党务工作经验和担任过领导干部的老同志进入支委班子,切实提升班子的组织力和引领力。目前,党支部领导班子设书记1名、委员2名,班子结构合理、精力充沛。支部共有党员48名,下设4个党小组,18名老干部担任党员中心户,有效发挥辐射邻里、凝聚党员的突出作用。聚焦“六好”党支部创建,建立目标责任协作落实机制,明确创建标准,细化创建内容,支委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三、以情暖桑榆为重,打磨管理保障精度
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市宣讲团成员上专题党课5次,组织支部老党员结合自身经历,以小切口讲述党的历史,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组织发动支部党员参与省市党史知识学习竞赛,制定激励机制,选树答题之星,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加强阵地建设,党支部积极争取区镇党(工)委资金支持,耗资60余万对旧房改造升级,配备支部活动室、办公室、健身室、阅览室等,全方位提升支部党员归属感和满意度。组建在职与支部党员两支信息工作队伍,负责支部活动记录和宣传报道。2023年以来,已积极向上级媒体投稿20余篇,12篇稿件被录用。积极配合市局制作原创情景剧《初心映晚霞》,以老龚书记为原型,展示支部党员初心不改、无私奉献的形象。
四、以服务中心为本,拓宽志愿服务广度
以自愿量力为原则,召集20余名专业特长突出、身体状态健朗的支部党员组成“滨海夕阳”志愿服务团队,制定志愿服务清单,要求根据自身实际认领服务项目,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可追溯。搭建“老龚书记”红心小院、钱瑞斌沙地文化创作室等一批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老党员工作室。组建近海镇“银发人才工作站”,分设理论宣讲、基层治理、关爱老人、农业帮扶等5支志愿服务分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建“红心小院育新苗”“老党员助力老兵创业园”等志愿服务项目,制度化、规范化巩固志愿服务成效。鼓励支部党员身兼多职,支部中8名老党员担任法律明白人、党建指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和基层涉老组织带头人。
五、以示范打造为先,焕新支部工作亮度
书记龚汉兵充分发挥“老兵身份”,组建老党员工作专班,辅助区镇做好退役军人事务站展馆创建工作。配合大圩村成立示范型村史馆,组织党员定期赴馆开展宣讲活动,实现从一手打造到向外推介的全过程服务。由支部党员发动申报、组织创建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完善大圩村银发驿站软硬件功能配套,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和锻炼场所。成立“优企”党建先锋营,选派支部党员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每季度赴企开展理论宣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我的入党故事”讲述活动,选取不同时期不同岗位入党支部党员,组成具有滨海特色的系列入党故事,其中龚汉兵“火线入党”登上市级媒体。创设“滨海夕阳 辉映乡村”党建品牌,获得南通市示范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