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7 浏览量: 次 来源:南京市浦口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京市江北老干部活动中心以“身心灵社”四维协同发展为核心,整合优质资源、深耕服务内涵,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健康养老新路径,为老同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高品质晚年生活体验。
“身”有良医:三级医疗网络,筑牢健康屏障
岐黄文化赋能健康养生。江北中心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引领,与区中医院深度合作,打造“岐黄文化体验服务”,开展中医义诊、体质辨识、四季养生方案定制等服务,通过拔罐、推拿、药膳等特色项目,帮助老同志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定期举办中医养生讲座,邀请省中医院专家解读《黄帝内经》等典籍,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家医服务助力诊疗康复。联合社区医院在江北中心设立“家医工作室”,提供基础诊疗、慢性病管理、中医康复理疗等“一站式”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中心,慢病全程跟踪”。家医团队通过智能设备为老同志实时监测血压、血糖等健康数据,数据同步至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形成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100%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校社联动增添青春活力。与健康学院共建实践基地,创新“青银健康联盟”,研发八段锦改良课程,推出适老化膳食营养包,服务覆盖率达89%。大学生志愿者通过“1+N”结对服务(1名医学生对接5名老同志),既为老同志带去健康知识,又传承敬老文化,形成代际互助新模式。
“心”有雅韵:多元活动浸润,滋养精神家园
银龄学堂,终身学习焕光彩。江北中心着力构建“银龄文化生态圈”,建成800平方米多功能文化空间,设置琴棋书画、非遗传承等5大主题体验区,让老同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创新开设“文化点单”服务,根据老同志需求定制智能手机应用、诗歌鉴赏、声乐、舞蹈、摄影等银龄学堂课程,为老同志多元化的文化学习赋能,引导老同志从“文化受益者”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变。红色文化浸润,故事会凝聚共鸣。设置红色阅读角,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举办“桑榆风华”故事会“书香晚晴”读书沙龙,邀请老党员为老同志讲述革命经历,结合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经典书籍,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有效激发老同志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持续激荡共鸣。艺术疗愈,心灵减压新体验。开展“浦口新气象 时代新华章”书画摄影展、“阅读悦美”分享沙龙、重阳诗歌交流朗诵会等活动,打造“小”而“精”的个性化活动模式,展现“夕阳”风采,点燃“银龄”激情,共筑文化养老“软磁场”。
“灵”有灯塔:党建引领铸魂,强化党性修养
深化思想教育,淬炼信仰成色。依托“江苏老干部”“南京老干部”“浦口老干部之家”微信公众号平台,采取集中理论学习、课前思政教育、行走的党课、实境课堂等方式,组织老同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党性修养,确保他们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信念永存。创新党建模式,彰显时代特色。探索“党建+”融合路径,“党建+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文艺表演、征文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外出参观王荷波纪念馆、“三浦战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话剧等,多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团队深入社区、养老院开展送文化、送理论、送温暖志愿服务;展示老同志的精神风貌,增进全社会对老同志关心关爱。发挥示范引领,深化社团党建。深化“向日葵的约定”品牌内涵,创作银发志愿者之歌《浦霞成绮尚满天》,用歌声凝聚银发力量。培育示范老党员工作室,引导“桑榆风华”老党员工作室负责人发挥“头雁”牵引作用,带动队伍形成“雁阵效应”,示范引领全区志愿团队围绕五个助力贡献智慧力量。
“社”有作为:银龄再展风采,助力社会和谐
文化反哺社区,共享艺术成果。通过文化素养提升,形成“学、乐、为”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举办“社区书画摄影巡回展”“重阳助老公益行”等活动,老同志利用自身特长,以艺术创作服务群众,传递正能量。如“党旗下的幸福”公益摄影、“新春送祝福”等活动,为社区老党员拍摄幸福照、社区居民送福字,老同志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支部结对共建,发挥银发力量。老党员工作室通过与社区、高校、区内单位结对共建,合作开展了“迎七一·强党性·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重阳敬老,温情满园”公益活动,工作室成员发挥“老”优势,展现“新”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代际融合,传承红色精神。与南京审计大学联合开展“红脉相传·重返十八”主题活动,加强老干部与青年人之间的跨代际互动,“新老共话”沙龙,利用暑期由老党员工作室成员与青少年互动讲述红色历史与家风传承。通过多形式的活动开展,强化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老同志的人生阅历与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形成互补,实现了传统价值观与新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增强了老同志“被需要”的情感满足。
江北中心以“身心灵社”四维融合为核心,构建了医疗康养、文化浸润、党建铸魂、社会参与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不仅让老同志乐享健康晚年,更激发其社会价值,成为基层治理的“银色力量”。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为积极老龄化贡献更多实践经验,书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