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阵地

你的位置: 首页-学习活动阵地

南京建邺:以师为魂暖夕阳   共绘银龄乐学图

发布时间:2025-09-11    浏览量: 次    来源:南京市建邺区委老干部局

“教老年人学太极,不是教‘标准招式’,是教‘舒服生活’—— 膝盖不好就改小碎步,胳膊抬不高就减幅度,安全和舒心才是头等事。”9 月上旬,回顾不久前召开的建邺区老年大学(金陵老年大学建邺分校)2025 年秋季教师座谈会,太极拳班教师董原的发言仍让不少参会者印象深刻。这场于 8 月 29 日在南京市河西老干部学习活动中心举行的座谈会,不仅复盘了春季学期的教学成果,更以教师们的暖心实践、学校的务实规划,勾勒出南京银龄教育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的生动图景。

一堂 “双向奔赴” 的课:教师用心,学员暖心

“这里没有升学压力,只有对生活的热爱;不是单向授课,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滋养。” 青年教师马妮莎在发言中这样描述老年课堂的独特魅力。作为素描速写班教师,四年教学中她摸索出 “同理心、巧匠心、父母心” 的 “三颗心” 教学法:语速放慢适配老年学员节奏,制作线上视频方便课后复习,帮视力不好的学员调大手机字体,甚至手把手教大家网购绘画工具。这种 “超越课堂的陪伴”,正是建邺区老年大学教师群体的缩影。

深耕老年古筝教学 22 年的张芸,见证了学员需求的三代变迁:从 45 后、50 后的 “音乐扫盲”,到 60 后的 “文化浸润”,再到如今 70 后对 “流行曲改编”“电声伴奏” 的多元期待。为跟上学员步伐,她从钢琴伴奏课汲取灵感,教大家用 “万能和弦” 编配喜爱的乐曲,让千年古筝弹出 “时代味道”。而在课堂之外,她带领学员备战汇报演出,从曲目选择到舞台表现严格把关,不少原本羞涩的老人,如今能自信登台奏响《渔舟唱晚》。

教师的付出,也收获了学员最朴素的回馈。董原提到,班上常有学员自发互助:眼花的阿姨记不住招式,身边的叔叔会小声提醒 “抬左脚”;腿脚慢的学员下课,总有老伙伴等着一起走,路上还琢磨着刚学的 “云手” 动作。“我们不只是教太极,更像搭了个‘暖心台’,让大家互相暖着、乐着。” 董原的话,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共同感受。

一组 “亮眼答卷”:课程扩容,满意度攀升

“春季 19 门课程、27 个班、651 人次;秋季24门课程、39 个班、922 人次,新增 16 个班吸纳 385 人 —— 这组数据背后,是学员对我们教学质量的认可。” 座谈会上,季志高副校长介绍的招生办学情况,展现了学校的发展活力。而这份 “活力”,源于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教学实践:

声乐班胡云珠老师家住江宁,每次上课需换乘两趟地铁,却总能提前到教室检查设备;为让学员吃透乐理,她把晦涩知识编成快板,甚至为零基础学员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最终带领大家在汇报演出中圆满呈现《乐理小课堂》节目。花鸟画班于传迪老师不急于教技巧,而是带学员走进自然观察生灵,用 “牡丹的娇艳、小鸟的灵动” 激发兴趣,如今不少曾 “画不直线条” 的学员,作品能登上社区画展。

从太极拳班的 “课前 30 分钟热身”,到朗诵班李丁育榕老师凌晨绘制舞台调度图、自费购置道具;从形体班尹力老师为不同基础学员设计个性化训练计划,到广场舞班颜辉老师承担学员演出服租赁费…… 座谈会上,季志高副校长细数的这些 “感人故事”,正是学校春季学期学员满意度持续攀升的 “密码”。

一份 “未来承诺”:守好质量,做优服务

“老年教育是‘夕阳工程、朝阳事业’,教师是这份事业的核心力量。” 座谈会最后,常务副校长张圣喜对秋季学期提出明确要求:既要严守 “课堂无杂音” 的政治底线,也要以 “课比天大” 的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 根据《金陵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制定规范教案,结合老年人 “远期记忆强、近期记忆弱” 的特点因材施教,多一份耐心、多反复讲解,确保学员 “学得会、学得进、学得好”。

学校也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教师有需求可随时与班主任沟通,教学设备、场地支持优先满足;同时鼓励跨学科联动,像董原提议的 “太极拳班与书法班搞动静结合活动”、张芸探索的 “古筝 + 文化赏析” 模式,都将得到更多支持。“我们要让学校不仅是‘学技能的地方’,更是老年朋友‘文化养老的乐园’。” 张圣喜说。

如今,建邺区老年大学的秋季课程已陆续开课:古筝班的悠扬琴声、素描班的铅笔沙沙、太极拳班的舒缓步伐,正成为河西片区一道温暖的 “银龄风景线”。正如一位学员在课后所说:“在这里,我们学的不只是太极、古筝、画画,是把日子过精彩的本事,是晚年生活的‘甜滋味’。” 而这份 “甜”,正由一群用心的教师、一所务实的学校,细细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