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浏览量: 次 来源:昆山市委老干部局
文化承载着许多人的乡愁,展示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与多样。在昆山有这样一群老同志,他们既是曲中人,也是布道者,通过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让他们和昆山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展现新的光芒。
挖掘保护,让大美昆曲青春洋溢。“一代代昆曲人的保护传承,让600岁的昆曲依然青春洋溢。在各级部门和昆曲人的关心支持下,昆曲这张文化金名片未来将更加熠熠生辉。”日前,在昆山市“一枝独秀——昆曲人艺术展”上,昆山市文联原主席杨守松这样说到。2006年,杨守松工作室入驻巴城老街,杨守松也从“昆山之路”走上了“昆曲之路”,相继出版《昆曲之路》《大美昆曲》《昆曲大观》等6部11卷昆曲专著,累计300万字,其中《大美昆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杨守松开始征集和购买昆曲人艺术品,希望能为昆曲做得更多。他的想法得到了海内外昆曲人的积极支持。截至今年8月,收集的藏品已有书画326件、文献资料802件、物品48件、影音592件、图片150件,共计1918件。更重要的是,藏品的质量远远超出工作室的预期,其中包括极其珍贵的478页的《中国昆剧大辞典》手稿。
古为今用,让家国情怀根植于心。“文须有利天下,有利将来,不为一时之言。”玉峰山麓,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5名驻会人员平均年龄达67岁。“我们虽然都属于退休志愿者,但仍然坚持正常‘上班’,对于顾炎武的研究,古为今用,通俗化传播是关键。”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会长陈建林如是说。为加大顾炎武思想精神“活化使用”和转化力度,研究会借助不同的文学体裁,先后出版发布《顾炎武信札释读(选编)》《漫话顾炎武北游》《昆山三贤故事》以及彩色连环画《顾炎武》等,助力丰富顾炎武思想文学库。同时联合相关部门精心推出“探寻亭林先生足迹”“‘亭林杯’全国青少年主题诗歌创作大赛”“昆剧《顾炎武》巡演”“中篇评弹《顾炎武》线上展示”“诵读学传”等多项活动,通过更加生动新颖的方式提升影响力、传播力,不断推动顾炎武思想融入城市建设、滋养人民群众。
青砖伴瓦,让水乡文化薪火不息。从一个“周庄汽车出租旅游服务公司”到1996年国家旅游局给周庄古镇举办的第一个国家旅游节,都离不开老镇长庄春地及“周旅人”的坚守与努力。如今,周庄古镇已经成为中国最驰名的旅游景区之一,但庄春地并不止步于此。他说,“对于古镇的保护,不仅只是考虑建筑本身,还要特别考虑到原住民、游客的生活。”他一直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爱护周庄,四十年来,从《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到《周庄古镇保护详细规划》,再到《周庄古镇保护暂行办法》,古镇保护工作从未间断。如何在不破坏周庄原本风貌的基础上做好保护工作,是他一直以来所思考的。他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归纳出了明清建筑的“十二个区别”,他用质朴的语言向周庄的老百姓解释什么叫原结构原环境,什么是原材料原工艺:就是旧物还原,用旧木料、旧石头、旧门窗,旧砖瓦……这是老百姓能理解的原汁原味,也是周庄的“原”。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才有了现在的袅袅水乡。
守正创新,让龙舞文化活力四射。2016年,陆家镇段龙舞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66岁的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施波生的带领下,陆家舞龙队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包括国家级舞龙舞狮裁判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内的超60名固定成员团队。“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舞龙转化成舞蹈形式搬上舞台,将健身与艺术相结合,不断提升舞龙的观赏性。” 施波生说到。目前,陆家舞龙队平均每年会参加20余场次全国各类重要活动。团队荣获第十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创意龙狮)一等奖、全国社区舞龙公开赛第一名、江苏省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创意龙狮)一等奖的荣誉,持续擦亮了陆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舞)之乡”文化名片,提升了“陆家段龙舞”品牌的辨识度、美誉度、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