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8 浏览量: 次 来源: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今年5月,江苏理工学院成立了“银发悦龄”志愿服务团,积极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动,银发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22名志愿者发展成如今4支队伍超过60名“银龄行动”志愿服务团队,不仅吸纳了本校低龄离退休教职工,也动员和邀请其他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领域的老年知识分子参与。志愿者讲述人走进高校、走进社区开展二十余场党的创新理论“银宣讲”,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组织银发志愿者走进企业、博物馆、展览馆“银考察”,组织老少互动促膝交流“银沙龙”,提供邻里结对精神慰藉“银陪伴”等,擦亮江苏理工学院银发品牌,展现银发志愿者风采,为社区基层治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智慧和银发力量。
银宣讲:专家教授讲述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6月份,离退休党工委启动了“银讲述”新中国成立75周年好故事分享汇(简称“银讲汇”)项目,志愿者讲述人集体备课,小组讨论打磨课件,重点推出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等多个主题宣讲菜单,从社区“点单”——项目组“派单”——讲述人“接单”——志愿者“跟单”流程,项目组实现了订单式闭环管理服务,通过董存田、张安强、薛志清等高校专家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述,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了千家万户,将党的好故事、中国好声音讲给社区老百姓听,怀德苑社区、菱溪社区、南大街东头村等居民听众纷纷给“银讲汇”项目点赞,一致表示非常愿意给更多的社区推荐,共享江理工“银发智库”资源。
银考察:走出家门点赞祖国75周年辉煌成就
江苏理工学院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党工委高度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银发悦龄”志愿服务团成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就近就便走进新北区科技创新企业、经开区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大运河工业遗存展示馆等学习调研,点赞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亲身感受常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组织银发志愿者走进溧阳防诈反诈体验基地提高防骗意识,走进镇江京口区调研交流老干部党建,推进校地共建共融,集体备课、学习研讨,拓展工作思路,凝聚思想共识,为发挥高校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出谋划策、凝心聚力。
银沙龙:双向奔赴滋润“一老一少”心田
今年6月,毕业生离校前,银讲述人温畅、周家鸣、李秋新、秦苏滨、程华等应外国语学院、文旅学院关工委邀请,与毕业生面对面沙龙,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职场故事来勉励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继续为各自的理想奋斗、持续行动,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用奋斗去书写青春,让自己无怨无悔。国庆前夕,离退休党工委与钟楼区永红街道清潭三社区联合举办分享老照片的故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银发沙龙上,讲述人张红玲说,“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看到新中国成立75年来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时如意表示很珍惜、很享受走进社区与老前辈学习互动的机会,透过一张张老照片,聆听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银陪伴:“老助老”邻里结对,精神关爱可持续、更温暖
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党工委与学校周边社区、社会组织一体联动、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低龄健康老年人、银发志愿者、社区义工的作用,倡导“80后”老伙伴关爱陪伴计划,通过“老助老”邻里结对陪伴,给高龄独居、空巢的老教师提供精神慰藉援助服务。家住清潭三社区86岁的王老师给项目组发来微信说“中秋节当天,她的结对老伙伴贡阿姨给她送来一碗桂花糖芋头,真的很感激,这个节过得比以往每个节都更温馨温暖。”截至9月,江苏理工学院现有离退休教职工523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就有103人,其中高龄独居老人约占15%。参与结对陪伴的“银发悦龄”志愿者两人一组,每两周上门一次,给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提供可持续的精神关爱,邻里结对“老助老”,聊聊家常,讲讲过往经历,让更多的退休老教师感到温暖、得到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