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7 浏览量: 次 来源:盐城市盐都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委老干部局积极响应上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四个融入”的工作要求,立足区域实际,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挺膺担当促发展,聚力创新抓融合,推动老干部工作深度融入银发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强化政策支撑,构建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新高地
坚持从全局出发谋划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为全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政策根基。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加强统筹协调。紧紧围绕《盐都区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明确老干部工作融入银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加强与财政、发改、民政、人社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银发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突出政策扶持,加强要素保障。建立银发经济重点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重点支持,确保银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突出政策培训,加强营商服务。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有关文件精神,打造专业化的银发经济推进工作专班,精准围绕健康养老、老年用品、康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吸引优质健康养老项目落地。
二、强化业态支撑,打造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新引擎
坚持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破产业壁垒,跨界联动发展,开辟银发经济发展新蓝海。一是聚力“银发CBD”建设,打造智慧康养集聚区。通过集聚为老服务要素,整合为老服务功能,深度融合康、养、医、学等多种养老服务业态,满足老年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形成“服务+产品+消费”的完整产业链,让银发CBD成为展示盐都康养形象的“城市名片”,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二是聚力“游学养”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康旅融合新路径。依托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的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康养为要”的定位,推动老年教育、生态旅游与健康养生“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系统规划闭环游学养线路,整合三胡红色文化、蟒蛇河生态廊道、非遗技艺传承、草房子乐园研学等资源,积极开发新的康旅融合特色课程与体验项目。三是聚力完善基础服务保障,织密社区康养服务网。坚持把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聚焦“家门口养老”,构建“15分钟社区康养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配置日间照料、健康监测等功能,优化长者食堂布局,扩大助餐服务覆盖范围。注重在养老服务设施中嵌入健康管理、文体活动等服务,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基层康养服务网络,为银发经济发展筑牢基础。
三、强化人才支撑,激活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充分发挥“银龄智库”作用,引导银发人才和老专家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发挥好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银发动能。一是深度融入经济建设主阵地。组织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和老党员工作室在企业生产、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等献智出力,再作贡献。区农业农村局“不老松”老科技服务队积极下乡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帮带“新农人”。潘黄街道老干部党总支成立老党员招商工作小分队,成功引进两家企业。二是积极拓宽作用发挥“大舞台”。坚持“哪里有需要,就把银发人才请到哪里”,围绕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中心工作,引导老专家为企业发展支招,为农户增收献策,为社区治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贡献银发力量。三是着力焕发文化传承“新光彩”。注重发挥银发人才在传承红色文化、传统技艺中的独特作用,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引导老艺人、非遗传承人通过师徒结对、技艺展演等光大传承传统技艺,支持银发人才将老手艺与新创意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四、强化品牌支撑,谱写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新篇章
坚持以品牌创塑为抓手,立足盐都生态禀赋与文化特色,提升银发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彰显绿色生态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鲜之都”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用优良的生态环境、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以及大纵湖特色湖鲜等吸引市内外老龄人群来盐都旅居康养,激活老年消费潜能。二是提升智慧康养品牌吸引力。着力放大银发CBD、“游学养”实践基地的品牌效应,深化区域联动协作,通过举办特色康养联谊交流活动,提升“都·享福”康养品牌的知名度。三是争创省级品牌添动力。加大与国家开发集团合作共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争创省级银发经济产业园,进一步集聚优质涉老企业与康养资源,培育高水平颐养示范区,为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