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老党员工作室建设】南京玄武:举办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经验交流分享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量: 次    来源:南京市玄武区委老干部局

近日,南京市玄武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区检察院共同举办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经验交流分享活动。邀请南京市委老干部局组织指导处陈军处长进行专题指导。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邹玲华等领导,区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3个机关部门和7个街道的老党员工作室负责人和老干部工作者共30余人参加活动。

一、参观典型、实地化研学

活动首先参观了区检察院党建阵地和“向阳花”老党员工作室。检察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第一批省“六好”支部,阵地和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大家参观了政治引领、组织建设、学习教育、廉政建设、优秀典型、老党员之家、“向阳花”工作室等区域板块,每个区域板块均彰显了检察院弘扬精神、尊崇法律、公平公正、廉洁清正、科学严谨的气韵。大家边听讲解,边咨询讨论,现场研学氛围浓厚。当参观到“向阳花”工作室区域时,检察院老党员凭借法律专业优势,热心开展法律服务,积极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做法得到大家一致称赞。“向阳花”工作室结合学生寒暑假、开学季、6.1儿童节、12.4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老党员们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指导年轻干警定期对网吧、KTV以及剧本杀、私人影院等新业态场所走访调查,引导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工作室还联合梅园新村街道举办“检察官服务日”活动,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向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助力社区建设和谐平安家园,受到社区欢迎和群众好评。 

二、交流分享、互动式借鉴

参观结束后,红山街道、新街口街道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个单位的老党员工作室负责人和老干部工作者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发言代表依次分享了“银龄管家”“成贤诗词歌赋”“蓝火银辉”“银发互助”等有特色、有亮点、品牌效应突出的老党员工作室的打造经验和运行情况,提出了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现场进行了互动解答。大家对老党员工作室活动开展、运行机制、激励措施及服务保障等问题关注度较高提出了好的建议和探索性办法。红山街道北苑社区“银龄管家”工作室负责人吴小燕表示:“老党员工作室要想真正助力基层治理、做出特色、形成品牌,必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我们社区的‘银龄管家’工作室每天都有老党员参加社区‘管家’值班,坚持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日积月累,让群众感受到暖意和热心,从而能赢得群众的夸赞”。

三、专题指导、重点性指引

交流会上陈军以《高水平建好用好老党员工作室的思考和建议》为题,从强化政治导向和党建引领,着力构建“五围绕、五助力”志愿服务体系,聚力打造“紫金银辉”党建品牌,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四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指导,传达学习省、市委老干部局对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的要求部署,重点指导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的方法经验和措施办法,指出老党员工作室要以“五围绕五助力”(即:围绕“聚民心”,助力凝心铸魂工程;围绕“正民风”,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围绕“守民安”,助力平安南京建设;围绕“汇民智”,助力架起党群连心桥;围绕“解民忧”,助力构建和谐社区)为基层治理赋能。

四、总结部署、整体化推进

会议指出,目前全区已建设了28个老党员工作室,其中“银龄管家”工作室、“成贤诗词歌赋”工作室、“向阳花”老党员工作室、“蓝火银辉”工作室等品牌效应比较明显。今年将站在新起点上推动老党员工作室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继续创新品牌、丰富活动、扩大影响,让老党员工作室在基层治理中绽放新的光彩。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平台凝聚力。老党员工作室建设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建强支部堡垒,以支部强带动老党员强,从而带动工作室凝聚力增强,形成党建引领推进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将推动“六好”支部与社区支部的结对共建,以共建的形式推动支部间的“共学共进共为”,以此契机也将机关部门的“银发人才”向老党员工作室引入,增强老党员工作室助力基层治理的银发动能。

紧扣群众需求,形成长效机制,提升服务驱动力。老党员工作室要以群众需求为牵引、为导向,要助力解决社区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做到“五个聚焦”(即:聚焦理论宣讲、聚焦文明风尚、聚焦平安建设、聚焦矛盾调解、聚焦民生帮扶),要形成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机制保障工作室常态运行,周期性开展为民服务,每年要开展几场特色活动,提升服务驱动力。

有效利用资源,丰富活动载体,扩大品牌影响力。老党员工作室建设要继续整合资源、沟通渠道、优化路径,通过做强平台载体、做优品牌特色、做实服务项目等措施,推动老党员工作室建设。要注重发挥老干部专业特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吸纳“银发人才”、充实队伍力量、丰富活动形式、聚合更多力量,为老党员奉献服务、老有所为提供有力保障。要继续探索“挂钩高校、联动企业、融入团体”等新模式。要挖掘特色亮点,扩大品牌影响,拓展辐射效应,促进新品牌快速生成,不断增强品牌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老品牌常树常新,新品牌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