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淮安老年教育的开拓者   ——淮安市退休干部刘希平同志简要事迹

发布时间:2020-04-20    浏览量: 次    来源:

刘希平同志从2015年起担任淮安市老年大学校长。五年来,她不忘初心,在老年大学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将淮安市老年大学建设成为文明校园、和谐家园、幸福乐园。

一、把握办学方向,坚持政治立校。刘希平同志从讲政治、强阵地的高度,主持制定了《淮安市老年大学三年发展规划》,将政治立校作为办学根本,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校园。她始终注重加强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开设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党课;带领党员、教师、班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开设“学习周恩来精神”公共课,举办唱红歌、唱校歌活动;利用学校网站、“699”平台、报纸、公众号等载体,着力思想引领,把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引领老年学员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做新时代的风范长者。

二、抓好教学管理,坚持质量强校。刘希平同志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主持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系科设置等,适应老年学员的需求,让他们学有所获。首先是改进教学体制,学制有二年、三年、四年不等;班级有普通班、提高班、研讨班。其次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高校老师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到校授课。四是课程设置考虑老年人的学习实际,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交融互通,同时开设电视精品课程,满足老同志的不同需求。老年大学由原来的6个系、39门课程、88个班级、学员3490多人次,发展到现在的8个系、48门课程、174个班级、学员7000多人次。刘希平同志还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对办学条件进行改善和提升,新增教学设备200余件(套),实施淮安市老年大学石塔湖校区升级改造,特别是新建了59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化教学楼,列入市政府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创新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兴校。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党的十九大、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举办专题报告会、学员作品展、诗歌吟咏会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是为缓解“一座难求”问题,刘希平同志想方设法,利用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在省内独树一帜。仅仅一年时间,先后与市中医院、淮阴商业学校、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信息技术学院联办4所分校(校区),使老年大学的教学场所,由原来的2处扩展到6处。三是在省内乃至全国首家创办“699”云媒体电视学习互动平台,开创了老年教育新路径,获得淮安市委市政府年度“创新项目奖”。《新华日报》、《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等作了报道。

          四、推进学有所为,坚持文化润校。一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刘希平同志带领教师和班长,先后参观走访白马湖生态园、今世缘集团、金融中心、奥体中心等处,感受改革开放的新变化。二是刘希平同志鼓励学员发挥在老年大学所学专业特长,参与和服务社区的文体活动,许多人成为社区唱歌、书画、舞蹈、拳剑等团队的辅导员。三是在刘希平同志亲自带领下,校艺术团的百名文化志愿者放弃暑假和课余时间编排节目,2018年秋季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深入到全市6个区的16个社区连续巡演16场文艺节目,义务宣传“践行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淮安”,赢得社会和群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