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倾情关爱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无锡市锡山区退休教师林维燕简要事迹

发布时间:2020-08-20    浏览量: 次    来源:

林维燕,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中学退休老师。退休后20年多来仍心系教育,在校外社区教育辅导站、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辅导站等平台上,尽着一名退休教师的责任,近万名家长听过她的讲座,其中新市民家长达五千人。接待过近千名家长的电话咨询和上门求助,热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锡山区妇联、教育局、关工委给她开通了家长热线咨询电话,为她家挂上“林老师聊天室”、“家庭教育辅导站”的牌子。家中25平方米的客厅和18平方米的书房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学习资料查询室。她把退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需要帮助的家长和孩子们身上。林维燕先后荣获省、市、区级荣誉二十项;2008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名优秀母亲”;2012年当选“江苏好人”。

倾情家教指导  为家长排忧解难

退休后,林维燕参加了锡山区关工委的家庭教育讲座团,搞调研、写讲稿、作讲座、接受咨询,忙得不亦乐乎。她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把更多精力放在困难家庭孩子的教育上。“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社会的关心!”林维燕说。

2006年,初三学生小晨经常逃学上网吧,这让他的父母伤透脑筋。作为无锡的新市民,为了孩子的教育互相指责、吵架,甚至还闹离婚。林维燕知道后,时常上门耐心劝导和谈心,逐渐打开了小晨的心扉,表示愿意继续完成学业。在林维燕的精心辅导下,小晨的学习突飞猛进。这让孩子的父母大喜过望,关系也和好如初。

外号“小胖子”的初一学生小明,父母离异后,既调皮又贪玩。林维燕找到孩子的母亲,说服她在节假日期间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家里,辅导孩子学习。五年后,这个曾被人视为“无可救药”的孩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后来在部队还入了党。

“只要有电话求助,我就会去接听,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林维燕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有上门求助的,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他们大多都是新市民,或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孩子的家长。对此她总能伸出援手。一名李姓家长身有感触地说:“跟林老师学了几年,才懂得如何同孩子相处,真的非常感谢她!”

加强心理疏导  为孩子播洒阳光

面对一个个让家长头疼、老师费心的孩子,林维燕总是以微笑迎接他们,没有一句批评的话,更多的只是宽容、同情与尊重。

初次见面聊天,林维燕就会让孩子们消除陌生感;通过深入交流后,就开始耐心疏导,让孩子们慢慢打开心结。这都得益于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善用语言的技巧,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及时教导孩子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并相互许下诺言。

林维燕对孩子的承诺是:“当好你的知心朋友,做你前进路上的‘啦啦队员’,学习上助你二分三分地往上升;受气了、有困难了,找我!”孩子的承诺是:“不要重复犯类似的错误,不再和老师对立,学会宽容;不再和家长对着干,学会感恩。”就这样,通过共同努力,最后孩子们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和成绩。小昊、小阳、小超等一些孩子初中时都曾和老师或家长逆反对立,闹到辍学、自暴自弃的地步。通过林维燕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后,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已经大学毕业工作的小寅多次对妈妈说:“以前学习时,林老师的每句话都能说到我的心坎里,我最爱听林老师聊了”。这句话虽然朴实,但正是说出了孩子们的共同心声。

当好人生向导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于林维燕来说,纠正孩子们的行为偏差,做到认真学习,这只是一个起点;她想得更多的是要着眼于孩子们的未来。

林维燕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渗透道德教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辅导站的文化氛围感染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2010年的寒假,一位高三学生的母亲打电话求助:发现儿子抽屉里写有一份东西,因学习太累好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林维燕立即联系这位母亲的儿子前来她的家中,通过诱导交流互动的方式,让他豁然开朗。正是由于林维燕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增强了自信,赢得了自尊。

在她的家庭辅导站里,现有两千余册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图书、杂志,有利于更多的孩子来这里查找有关的学习资料。有些学习资料还是林维燕多年来搜集后,亲手分类编制目录装订好的,至今已积累了100余本。学校经常会举办各类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只要遇到了困难,孩子们首先都会想到林维燕,向她寻求帮助。

20多年的坚守,林维燕反复做着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事情。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正因为有了她,孩子们心里是如此的温暖、如此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