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量: 次 来源:
近年来,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群众所思所盼,踊跃参加“银发生辉·银龄行动”,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精神感人的先进典型,受到了广泛赞誉。经过各级各单位遴选推荐和综合评审,共推选产生20名全省第二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10个“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和10个“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为组织引导老同志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泛宣传老干部发挥作用感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将他们的事迹和经验简要摘录,供全省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广大老同志学习借鉴。
全省第二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
跋山涉水不止步 英烈寻亲再出发
徐振理,男,1961年3月出生,滨海县天场镇退休干部,现任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40年来,他为11位烈士补发证书,为236位烈士修墓立碑,为169位烈士找到亲人,为2位新四军老兵补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为122位烈军残复人员修建新房300多间。他6次登上央视《等着我》为英烈寻亲,用收集整理的史料创建6处红色场馆,策划命名7个英雄团队。他和县人民法院合作“解密白色档案,破译红色密码”,创办“盐城—常州红色文化传递驿站”,把红色课堂、党史课堂搬到革命遗址、搬到宋公堤上,创办“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得江苏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不尽爱心献桑梓 无悔人生绽芳华
张奇芬,女,195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离退休党支部书记、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休后主动投身志愿服务行列,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倾情帮扶失足青少年,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教活动,接受教育的留守儿童累计达16400人次,先后引导36名失足和问题青少年走上人生正途;自费捐资20多万元并筹集助学金30余万元,帮助100余名留守和困境儿童继续完成学业;献力青年农民脱贫致富,带领全镇“五老”志愿者通过办班、委培、现场传授、跟班实习等多种方式,先后帮助248名困难户甩掉贫困帽子,拿到小康“金钥匙”,个人结对帮助脱贫56人。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传承匠心建筑人 志愿奉献启新程
陈有川,男,1949年11月出生,扬州市邗江区原建筑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2003年退休后创立恒通集团,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植根本土,奉献扬城。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业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仅2021年,在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南宁等城市宣讲10场次,携手社会各界推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志愿参与疫情防控,2020年、2021年两次向扬州市邗江区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并带领公司物业管理人员一起做好核酸检测、卫生保洁、防疫消杀、健康宣传等工作。2021年8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物业公司感人事迹。20年来,累计捐赠善款、支持公益等6000万元以上,被大家称赞为“最具感召力慈善工作者”。
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忠诚担当
王建一,男,195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镇江市文广旅局原副调研员。退休后被推荐为该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并担任市银发党建顾问团团长。几年来,埋头深耕“责任田”,结出累累硕果。开设“银发讲习堂”,“围绕中心工作法”被评为全市“十大支部工作法”;积极为镇江文化事业建言献策,先后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文章3篇;疫情期间,联合12个示范党支部共同发起“争做四个表率,为抗疫尽一份力”的倡议,两天内共收到7150元爱心款。连续3年开展四次红色主题活动,为全市老干部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展示正能量提供平台,并将征集到的有关材料汇编成《看见小康》《熔铸》等教育材料,引起热烈反响。利用“镇江文心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推送红色主题故事160多篇,得到老同志积极响应。被评为镇江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能量先锋、镇江市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
投身基层治理 共建温馨家园
周秀琴,女,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镇江市润州区政法委原副书记。有着丰富的调处经验和法律知识,退休后依然活跃在服务社会稳定一线,助力基层矛盾化解,总结出“一定二让三不四落实”九字诀工作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0余件,实现受理率和化解率双100%,经手调解的矛盾纠纷零复访、零闹访、零上访;积极开展法治宣讲,推进全民普法,先后组织法律知识宣讲8场次,提高基层干部群众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填词创作扬剧表演唱《人民的福星当头照》等法治文化节目,在省、市、区演出中多次获奖。组织党员志愿者免费发放各类法律书籍、惠民政策手册1370余册;疫情期间,主动申请一线值班,为抗疫捐款2000元、交特殊党费1000元,免费为环卫工人、过往行人等供应茶水2600余人次,始终用一颗奉献的心帮助身边人。
关爱妇女儿童 情暖“一老一小”
张开凤,女,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原妇联主席。退休后,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事业,牵头成立“张开凤俞垛示范工作室”,紧扣农村“一老一少”重点工作,15年间带领全镇634名志愿者开展为老、为小服务,联络助老、助孤、助童、助困企业21家,筹资56万元为200多名孤残、贫困老人、儿童送去关爱资助。定期自费带慰问礼品和慰问金,上门看望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帮助帮扶22人。积极联合溱潼镇法庭、司法所协调赡养纠纷、儿童权益维护等难点问题,接待各类来访186人次,处理来信280多件,解决率100%,满意率100%。2020年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2021年被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荣誉。
退休不退责 扶贫献余热
王民,男,195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泗阳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正县级)。退休后,跑遍全县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撰写理论文章30多篇,凭借过硬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全力帮助泗阳“八集小花生”品牌健康成长,多次深入八集乡双桥村、八集居委会花生种植田块,看长势、查土壤、测产量、问农户,开办花生种植技术夜校班,传授起垄栽培、平衡施肥、科学用药等种植技术,使亩产量增长30%以上;积极助力华绿公司开展技术革新,参与研发,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产能、提升产品品质,解决近千名农民工就业问题,帮助企业增加效益3700多万元;动员相关企业开办“泗阳供销粮食银行”,着力破解种粮农户“产销”问题,近年来,帮助广大农户增收上亿元。
宣讲党的理论 传播党的声音
周毅之,男,194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群众》杂志社原总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和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十余部。2013年退休后,继续潜心研究、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入高校、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作宣讲报告300余场次,足迹遍布全省各地,以及浙江、安徽、河北、新疆等省区,受众达数万人次。作为省委宣传部“苏宣银发志愿服务队”宣讲组组长,带头在党史学习教育“五个一”项目、党建共建、银发宣讲微讲堂等活动中分享学习体会,广受欢迎。作为省委党校兼职教授,每年为研究生授课,在各类论坛、研讨会、年会等作主题报告。
传承红色基因 矢志初心使命
倪冈,男,195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原省冶金工业厅办公室副主任,苏州工业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校外辅导员、志愿讲师团成员、“银发人才库”特聘专家。作为抗战英烈后人,他历时多年收集烈士遗物资料174件(套),全部无偿捐赠。大力宣扬烈士事迹,撰写各类文字材料30余篇10万多字,自费印制革命教材、宣传手册6000余册,走进电台以及学校、机关、企业宣讲烈士事迹80余场次,直接受众1.7万人次。为烈士生前所在小学捐款10万元,设立奖教基金。先后15次前往太行山区,自掏腰包10万元,通过引智招商、扶贫扶志,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践行“读书明理,择善而固执”的百年家风,弘扬革命传统,事迹入选全国妇联《红色家风故事汇》选编。
初心不改担使命 老有所为当先锋
蔡玉坤,男,195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内科党总支原书记。退休后,担任医院离退休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把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贯彻始终,真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余热。抗疫时期,无论是医院社区,无论严寒酷暑,都主动克服自身困难,坚持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在医院测温查码分诊、导医指路、帮助就医;在社区维持秩序,查码测温执勤,宣传科学抗疫,还组织党员为抗疫捐款,受到医院、街道及社区的好评。2020年以来,每年在医院做志愿者50次以上。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10月荣获江苏省文明办授予的“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2023年1月荣获南京市鼓楼区“优秀平安志愿者”。